第145部分(2 / 4)

將領的命令。

且,他們去當普通士兵,也完全是一種浪費。

季衡於是讓他們好好讀書,到時候不論是考上文科進士還是武進士,都是好的。

季衡也是公務繁忙,這樣回老家來慰問一番已經是忙裡抽出的時間,故而不能在季家村裡多做逗留,只是在族長家裡住了一晚就準備離開了。

他家其實在季家村裡也還有祖宅,只是一個小院子,有前後兩進,房屋十幾間的樣子,因為他父親寄道恭一直在京中為官,竟然是沒有回來過的,而季衡同許氏當年也是住在揚州,並沒有回老家來住,這個屋子就完全空下來了,給了族中的一戶困難族人住了。

季衡回來,這戶族人家裡的男人戰死了,又只剩下了孤兒寡母,更是可憐。

不過族裡已經定下了撫卹金,會處理此事。

季衡離開時,季氏一族大部分人都來送了,一直送過了村口的石橋,季衡讓他們都回去後,才策馬飛快離開。

季衡將那一份季氏一族死亡和被劫走的人的名單謄抄了一份帶走,這名單上被倭寇所殺的人,只是季氏一族的人,那些非本家的,都是沒有記上來的,若是都加起來,這次死的有近兩百人。

被抓走的人裡,季衡將每個人都名字都記在了腦海裡。

上面季盛孚的名字十分地惹眼,季衡不知道這個季盛孚是不是就是季朝宗的長子,季道熹的孫子。

這個孩子,他並不知道他從京城回老家來了,且季道熹並沒有特意提自己家裡受到的損失,也沒有提那被劫走的孩子裡有他的孫子的事,所以季衡才不確定,且也沒好問族長季道熹。

季衡沒有去找興化知縣蕭至聖,而是要再做調查,要是果真是蕭至聖公報私仇,那季衡於公於私都不會放過他。

季衡直接到了揚州,正好趙致禮也在這裡。

揚州官場接待了季衡,不過季衡說剛剛遭遇海寇之難,讓大家盡忠職守就好,謝絕了諸如宴請之事,也沒有去盛情邀請的揚州知府家裡住,而是住在自己家在揚州的一個小院裡。

趙致禮手下的官軍,因為十分勇猛,且他十分善於練兵,以每十一人組成一個小隊,每隊中都設一名火銃手,此十一人進退有度,配合默契,平常又操練刻苦,十分勇悍,面對海寇正是戰無不勝,所以這次趙致禮部殺敵最多,損失卻最小,他下面的官軍正駐紮在城外,他只帶著幾十人入了揚州城,找到季衡時,季衡正在設定簡單的書房裡寫信。

季衡所住的院子十分樸素,乃是當年許氏備下,但是許氏和季衡每每從揚州城外入城來都是住在許大舅家裡,就沒來住過這個院子,一直是由老僕打理,這次季衡又下江南來,許氏便安排了人來整理了這個院子,覺得季衡說不得會來住。

而許大舅一家,大部分人都搬去了廣州,許家的大宅子,則是分成了幾部分,賣了一小部分,另外的則是由兩個姨娘守著在打理。

這種情況下,季衡根本就沒有去拜訪過許家。

趙致禮穿著便裝,在季家堂屋裡坐下了,季衡的護衛充作了小廝,郎商是個沉默寡言的,手卻是幾個護衛裡最巧的,做端茶倒水之事也行,他在書房門口對季衡道,“大人,都指揮使趙大人前來拜訪,正在堂屋。”

季衡抬了一下眼,道,“我馬上就過去。”

他將寫完的信又看了一遍,這才封起來,讓郎商進屋,讓他將這信馬上讓人送往廣州。

季衡進了堂屋門,趙致禮正在喝茶,抬頭一看到季衡,發現季衡額頭上包著紗布,神色憔悴,眼神卻十分銳利深沉,就在心裡嘆了口氣。

他放下茶杯起身,關切地盯著季衡頭上的紗布,問道,“君卿,你頭上的傷是怎麼回事?”

只有兩人在,他沒有叫季衡“撫臺大人”,也沒叫他“季大人”。

季衡這傷來得毫不光彩,不過是太過勞累殫精竭慮而精神不濟走路摔倒了導致的,所以他也不好回答趙致禮,只是簡單說道,“只是小傷,磕了一下而已,不必擔心。”

他說著,又勉強笑了一下,說道,“這次打退倭寇海賊,季庸是立了大功。”

趙致禮遲疑了一瞬,還是說道,“沒能將倭寇截住,讓他們躥入了季家村,我……”

季衡知道他是要自責,就趕緊說,“季庸,不必如此。”

趙致禮只好住了嘴,季衡請他又坐下了,自己也坐到了他的旁邊去,直言不諱地對他說了興化知縣對倭寇之事對季家村瞞而未報之事,這事已經查清楚了,當初倭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