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3 / 4)

小說:江山多錦繡 作者:圈圈

年,雖說有大批的精壯男兒前仆後繼去了邊關,但好在戰爭終於勝了。

有的人回來了,帶著大把的賞賜與妻兒團聚,有的人卻將一縷英魂永遠的留在了賀蘭山。

“官家。”張公公輕輕的推開了御書房的門,跪在了地上。“轎子備好了,要移駕忠烈祠嗎?”

“嗯。”房間內響起了沙沙的聲音,是官家在收拾朝中公卿們遞上來的奏摺的聲音。張公公連忙趨前幾步,“這些事喚咱家做就好。”

“不妨事。”咳嗽了幾聲,承啟笑著將書案整理好,視線落在了張公公身上,“禮部都準備妥了?”

“是……都妥了。”張公公畢恭畢敬的答道。忠烈祠是在本朝建立的,全為了紀念在賀蘭山上戰死的英魂。回想當年,為了是否應該建立忠烈祠供奉殉國將士,還曾引發了朝堂諸公的一場大辯論。

反對者的理由很明白,朝廷沒有錢再去額外花費這樣大的一筆費用。不僅僅要建祠堂,還要派專門的官員照管看護,保證在忠烈祠裡供奉的香油長明燈永遠長明……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一向那麼介意朝廷財政的皇帝,在這件事上卻異常堅決偏執。

忠烈祠就這麼建起來了,禮部也調派了數名祭官晝夜照管。猶記得皇帝第一次駕到忠烈祠,那正在值守的兩名祭官慌忙接駕行禮的時候,卻被至高無上的天子止住了。

“這裡供奉的是我永平朝的英烈。”兩名祭官不敢抬頭看向皇帝的臉,只聽得他的聲音溫吞如水,“逝者為尊。你等既然在這裡替朕供奉諸賢英靈,不必向任何人參拜。特別是在此殿上更是不可。你等可曾見過僧人在釋迦牟尼面前向朕叩頭嗎?”

“這……”兩名祭官一時語塞,卻也不敢抗旨,只得畏畏縮縮的站起身來,不甚自然的行了禮,添了香油退下了。

忠烈祠內的祭官不向任何人行跪拜禮的規矩,便是那時候形成的。

原本定的規矩是每逢春郊、秋祀便由宰相代天子去忠烈祠行祭拜禮,但皇帝對忠烈祠卻表現出莫大的興趣。每逢初一十五,只要有片刻餘暇就要去忠烈祠呆上半日,最開始出行的儀式極其隆重,後來便摒退了眾人,只帶上幾名貼身侍衛、宦官隨身保護。而且……常常在面對那些被祭祀的逝者牌位獨自發呆。

這些並沒有逃過張公公的眼睛,他也隱隱約約的能猜出為何,只是猜出歸猜出,卻不敢說也不敢勸。

忠烈祠建於京師的東南一隅,距離大相國寺並不遙遠。這是一所典型的宮殿式建築,大門正上方高懸一匾,寫著“永平忠烈祠”五個大字,正是當今皇帝李承啟的親筆手書。

承啟的車輿在忠烈祠正門前停住了,至高無上的天子走出車輿,望了望那高懸於正門、毫無生氣的匾額,默不作聲的步入了祠中正殿。

那一日,似乎也是清明。

信使的馬蹄踩在朱雀大道的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賓士聲。一身黑衣的信使騎在白色的駿馬身上沿著御道疾馳入朱雀門,卻例外的沒有人上前攔阻,那使者一直衝進崇政殿前才翻身躍下馬背,面容神情渾身上下都透著精神的氣息,到得殿前,抬手遞上摺子與國書:“賀蘭族發書於我朝,折冠求和!”

這個訊息立時令朝堂上沸騰了,滿朝皆喜。花白著鬍子的宰執呂宗賢笑吟吟的幾步上前,接過國書與摺子,將它直接呈到承啟面前,“大喜,大喜呵!”

平日裡再如何告誡自己喜怒不應形於色,此時臉上也忍不住透出興奮的潮紅。

被這場戰爭一拖就是兩年的永平朝再也不用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軍士、糧草、戰馬!負荷過重的財政終於可以偷偷松上一口氣,派遣到前線的將士們也終於可以回來與家人團聚……而自己,也贏得了十幾年的時間不必再擔心賀蘭族蠢蠢欲動的狼子野心。

從此盡是太平天下,萬里江山,邊疆再無戰事!

帶著愉悅的心情,接過呂宗賢手中遞上來的奏摺,迫不及待的翻開想要細讀。所有的喜悅卻在看到那一塊羊脂白玉時消失殆盡。

似是要確認那枚小小的玉璧是不是殘存的幻象,承啟閉上眼,再睜開時白璧仍靜靜的躺在他的眼前。陽光從崇政殿的正門映了進來,映在白璧上,映出圓潤的光和自己的影子。

全天下,恐怕再難找到一枚如它這般瑩潔白潤的玉璧。

承啟的目光落在玉璧上,他情不自禁的伸手拿起它。觸指是溫潤的冰涼,小小的玉璧上繫著的紅色絲線早已褪色,變成了黯淡的深棕。玉璧上刻著兩個字,那兩個字是什麼,承啟已經沒有餘力去看清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