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齊楚間的戰爭勢必就會展開。天下初定,不管是太子殿下,還是他都不想再次開戰。
沿山的百姓卻不像他這樣想,在面對前來勸阻計程車兵們時,百姓均都答應不挑起事端。士兵們一走,百姓們便陽奉陰違,與相隔不遠的楚國百姓,以及過路的楚國商人,多次發生衝突,而起因往往只是一件小事。
在雙方軍隊沒有到達前,百姓間的衝突除了最初的那一次械鬥外,通常只是叫罵。
在雙方軍隊接連到達後,百姓間的衝突從叫罵轉為相互毆打,再往後則均成械鬥。
前來鎮壓爭鬥、守護百姓的軍隊,隱隱間成為了為百姓械鬥撐腰的利刃,隨時準備出鞘。
天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清晨。前一晚百姓間械鬥時死傷百姓的家人來到了齊軍大營外。婦女們抱著或領著年幼的孩子,跪在大營外不住哭泣,她們請求營中的大將軍為他們死去的丈夫和兒子做主。
聲子不能拒絕。楚國面臨同樣情況的子玉,也同樣沒有選擇拒絕。
戰爭,在婦女們的哭聲中,撥開了它瀰漫許久煙霧,露出了殘忍的笑臉。
這是一群常年生活於安逸之中的邊關百姓,不然他們也不會興致勃勃地挑起戰爭。當戰爭真的如他們所願而來後,他們則變得驚慌失措。婦女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拎著包袱慌亂地跑著,男人們推著車在路上橫衝直撞。
所幸聲子和子玉都能夠預料到這些生活在安逸中的百姓不懂得如何躲避戰爭,所以將戰場選在了關口,這裡距離百姓聚集的地方有很大一段距離。
兩軍對壘,沒有呼號沒有叫嚷,出奇的安靜。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安靜背後意味著更為猛烈的風雨即將到來。聲子與子玉幾乎是同時下令,雙方計程車兵提起長槍,舉起戰刀,迎著對方衝殺而上。路邊樹上的小鳥嘩啦一下,全都飛了起來。
一場戰爭必定要有一個輸家。今日的輸家,似乎已經定下來了。
倒在地上的大多都是齊兵,再精悍的齊兵,也抵不住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