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想要考上好大學,黎安就抽出時間輔導他功課;李嘉圖想要公開關係,黎安就和母親坦白;李嘉圖想當導演,黎安就同入劇組鼎力相助;即使李嘉圖要到中國發展事業,黎安也願意捨棄兩人一起的時光,支援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李嘉圖在中國的起步並不順利,黎安當然知道。但他更加清楚李嘉圖個性,如果自己橫加干涉,反倒會傷到李嘉圖自尊。讓他獨立奮鬥,品嚐艱苦,才是對他最大的尊重。所以黎安忍住了。
於李嘉圖而言,那段懷才不遇的日子是煎熬。對黎安來說何嘗不是?
眼看李嘉圖受挫卻要見死不救,培養他,淬鍊他。給李嘉圖打電話要鼓勵、提點,卻不能說出自己想說的“回到我身邊”。看到從中國傳來的聲色俱全栩栩如生的緋聞,要安撫、理解,而不是扛起火箭炮一炮轟掉對方腦袋。
當不上導演算煎熬嗎?不,這才是煎熬。
李嘉圖終於得償所願當上導演的時候,黎安由衷感到高興,比自己拿下奧斯卡獎時更加快樂。他的愉悅甚至喜形於外,讓媒體揣測紛紛。
拍攝過程中,李嘉圖常常從中國打電話到黎安,聊劇本聊拍攝。儘管每次都是凌晨睡覺時被吵醒,但黎安從無怨言。
他常常聽著電話一路走到陽臺,在銀色月光下默默瞭望遠方。一邊喝咖啡給自己提神,一邊分享李嘉圖的興奮和煩惱。儘管身隔萬里,他卻感覺李嘉圖好像就在他身邊。
黎安知道李嘉圖很愛自己,但他自己也分不清楚,究竟是李嘉圖更愛他一點,還是自己更愛李嘉圖一點。
李嘉圖的愛喜形於外,黎安的痴迷卻早已沉澱在四肢百骸。
他快樂,因為他快樂。
他悲傷,因為他悲傷。
他熱情,因為情難自禁。
他冷酷,因為言不由衷。
如果李嘉圖是個女人,黎安必然將他藏在羽翼下盡心呵護。然而李嘉圖不是,他是個有抱負有宏圖有遠志的男人,所以黎安情願剋制自己的佔有慾,放他出去,從此天空任鳥飛。
你在我心中(下)
十多個小時以後,飛機終於在洛杉磯降落。起飛時天是亮的,落地時陽光依舊燦爛。
從飛機中下來,黎安感覺很疲倦。然而儘管如此,他還是迅速爬上前來接機的車輛,趕往拍攝基地開始新片拍攝。
許久不見的經紀人在副駕駛座上跟黎安打招呼。看到後者滿臉倦容,他問:“黎安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你看上去可不僅僅是有點累?”
黎安:“沒什麼,只是情緒不高。”
經紀人:“為什麼?香港不好玩?”
黎安:“不,不是那個。”他靠在靠背上,閉目道:“今天的場次安排好了嗎?把表格給我。”
經紀人:“黎安,你知道的。如果你覺得疲倦,我們可以和導演商量,讓他給你放一天的假,把你的戲壓到明天開始拍。你的表現一向出色,導演一定會同意的。”
黎安失笑:“明天又會有明天的事,如果總是想著留到明天去做,我們都會一事無成。廢話少說,給我表格。”
接過場次表檢視幾眼後,黎安一抬眼就看到經紀人擔憂的目光。
他嘆氣,搖頭:“好吧,如果你覺得必須要做什麼才能安心,等下車後讓人給我買杯咖啡。”
經紀人開心了:“Yes sir!”
事實上,黎安如今的地位已經不同往昔。曾經找不到演出的毛頭小子,現在變成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實力派男星。媒體總喜歡將他形容成“幸運的小子”,不過箇中辛苦,旁人又怎麼知道?
夜以繼日的軋戲,睡夢中都在背臺詞,被同行刻薄嘲諷,在投資商面前尷尬而艱難的推銷自己。
黎安在成名初期,總被視為垃圾。在李嘉圖看不到的角落,黎安被導演罵的狗血淋頭,被製片人歧視。他當年的入獄經歷也被媒體翻出大肆報導。
他甚至曾一度被看做是暴力、愚笨、卑劣、不負責任的代表。人們覺得他只是一時幸運才被李鍾南導演看中,沒有良好的底子,一炮而紅之後就是轉瞬即逝。畢竟這樣的案例在好萊塢屢見不鮮。
對外界的中傷,黎安並非全無感覺。恰恰相反,他的身世令他比任何人都敏感,也更易被流言蜚語中傷。
有那麼一段時間,他自尊受創,痛心疾首,幾乎放棄。他十八歲剛成人就被關進監獄,沉冤莫白,他已經經歷過一次人生最低谷,絕不想經歷第二次,因為那滋味實在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