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軍與日軍的戰鬥力,曾有國軍軍官這樣對比:四個五個中國兵,抵不過一個日本兵。尤其現在,憤怒撲來的是擅長叢林作戰、號稱“龍兵團”的日第56師團,活躍了半年的第36師總算有了陷進泥沼的感覺,好不容易掙脫出腳爪,慌不迭退回江東。
8月底,日軍全面佔領了騰衝地區。
時至今日,滇西已淪陷一年有餘,田野荒蕪城鎮蕭索。日行政班本部長田島有點氣餒地發現,當初跟著息烽旅逃跑的前縣長及後來日軍扶持的偽縣長,在騰衝人民中的號召力,均不如在城外抗日的臨時縣長張問德。於是在佔定騰衝後,田島給張問德縣長寫了封信,表達自己關心騰衝人民“飢寒凍餒”,約請張問德縣長會談,“共同解決雙方民生之困難問題”。
這位張問德先生,時年已63歲高齡,曾任雲南省政府秘書及龍雲主席的私人秘書,後年事漸高遂回家鄉騰衝養老。去年五月騰衝縣長逃跑後,他挺身而出組建騰衝臨時縣務委員會,不顧高齡,柱著柺棍奔波在騰北山區。
這個小小的臨時政府可謂五臟俱全。有戶籍科,開展戶口調查,以防奸防諜;有情報機構,偵察日軍軍情;還有農業機構,搶囤積糧,供給打游擊的國軍。這些也罷了,他們還開辦學校接收流亡失學青年入學;舉辦行政人員訓練班,鼓勵青年參軍、參戰,如此明目張膽行事,很掃田島部長的面子。
最讓田島部長氣不過的是,抗日政府還成立了物資排程委員會,搶運淪陷區的棉紗、布匹、百貨等各種物資,組織調運食鹽,以資民困。這一招,極大地削弱了皇軍良民證的誘惑力。
8月31日發出邀請函後,田島部長坐在莊嚴的董氏宗祠裡,等著張問德的回信,9月12日,回信來了。
這封《回田島書》在發給田島的同時,也被知識青年謄抄了傳誦,後來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張問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