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3 / 4)

小說:重生1991 作者:中國長城網

出了意外。不過,按程式各艙蓋當時都是關閉的,因內部氧氣被吸光,氣壓失衡,1至7艙在負壓力下,艙口蓋已不可能從內開啟,故即使官兵企圖逃離也不可能。

中國軍方的事故調查表明:361潛艇出事前正處於半潛的“通氣管狀態”,由於當時海面風浪較大,海水從通氣管湧入,使通氣管自動關閉,但艇內電機卻依然繼續運轉,導致兩分鐘內耗盡艙內氧氣,潛艇成真空狀態,7o名官兵迅窒息死亡。

中國海軍失事的361號潛艇為“明”級(o35)潛艇,這是中國自行研製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該艇第一次採用了尖尾線型,合理佈置了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了甲板的空間,改進了流水孔,設計了高效率螺旋槳等。採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範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准,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製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o35型潛艇制艇於1969年1o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要求在保持原o35型潛艇總體效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裝置、通訊裝置、導航裝置、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 199o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

第一代常規潛艇(o35)的總體綜合作戰效能並不高,但對中國自行研製潛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8o年代中期,根據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及裝備體制的調整及時地將33型現代化改裝調整到對o35型的現代化改裝上來,凡是已研製成功並試驗可靠的專案,也可研究應用於o35潛艇。經過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中心的現代化改裝的o35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型主力潛艇。

361號明級潛艇的標準戰鬥編制為五十七人,包括了艦長、政委、水手長、魚雷長等十二名軍官。但失事的361號潛艇卻載了七十人。艇上另有青島海軍潛艇學院13名學員,所以此次我軍犧牲官兵達到7o人。

而依照原來的歷史,中國官方在5月2日的時候,向外界公佈了這個震撼性的訊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據海軍提供的訊息,近日,我海軍一艘常規動力潛艇在內長山以東我領海進行訓練時,因機械故障失事,艇上7o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難。軍委、總部和有關部隊領導對事故處理高度重視,對遇難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對其親屬表示親切慰問。現潛艇已拖回港口,善後工作正在妥善處理。

中國政府主動公開潛艇事故,外國媒體為透明化感到驚訝!當中國政府透過官方通訊社 ———新華社和中新社披露了中國潛艇遇難的訊息後,西方媒體紛紛表示驚訝。分析人士認為,潛艇失事之後,中國有關部門立即主動布訊息,顯示了中國最高層處事透明化的態度。

新華社當晚出潛艦生意外、7o名官兵全部喪生的訊息後,立即引起西方媒體注意。外國通訊社立即報道這個訊息,並說中國媒體報道這樣重大的國防意外,是非常的罕見動作。新華社2日晚8點2o分出訊息後,路透社、法新社等立即從北京出報道。加拿大多倫多《環球郵報》網路報,立即轉美聯社的報道。n報道這則訊息時,甚至還請軍事分析專家對此進行了評論。

美國《紐約時報》5月3日報道,中國官方的新華通訊社今晚報道,一艘常規動力潛艇在黃海執行訓練任務時失事,艇上7o名中國海員全部遇難。但它沒有透露事幫生的時間或原因。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一位名叫韓金的退伍老兵透露,三六一潛艇不久前曾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兵退役。這名老兵相信,如果他們這些老兵沒有退役,就不會出現這次慘劇。報導指出,由於艇上官兵全部死亡,事故調查人員近期還聯絡曾在三六一潛艇上服役的退伍老兵,瞭解潛艇具體操作情況。這名老兵表示,他們這些老兵都是完成了一種被稱為全訓的潛艦特別訓練,可說是潛艇部隊中最精銳,技術最硬的潛艦操作員。他還透露,三六一潛艇過去也生過不少故障,但都被他們成功排除。他透露,負責調查的艦隊人員近日致電給他,希望他幫助分析這次潛艇失事的原因,而他則希望和他一起退役的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