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生您需要我們怎麼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為您工作?他說沒有,你也不是我第一個贊助去留學的年輕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這就是你對我的回報。我非常感謝他,他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與吳徵的相愛和結婚,是楊蘭繼主持《正大綜藝》,得到謝國民先生資助之後的第三個人生機遇。這一次機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說,沒有吳徵,就沒有今日的楊蘭和陽光衛視。…;
楊蘭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質,這毋庸置疑。她聰明、刻苦、敬業。但是一個素質優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為他可能沒機會。楊蘭遇到了機會。楊蘭曾經說過,最難的選擇是選擇一個老公。出國之前的楊蘭已經結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麼樣的男人,什麼樣的生活,初戀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吳徵,這一回,楊蘭確定了:吳徵正是她需要的人。
自歐美完成學業後,吳徵先在美國開設博納投資公司,商務涉及高科技、媒體、資訊及投資。後與美國華納唱片公司合資中國電視企業。吳徵與楊蘭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應該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製作。這部片子是以獨立製作人的名義與哥倫比亞電視臺合作的,反映美國華人社會的變化。此片的大受好評使楊蘭具有了國際知名度,其中吳徵功不可沒。
在這個時期,楊蘭的視野開闊了許多,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上學期間,楊蘭用業餘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臺聯合制作了《楊蘭視線》,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楊蘭視線》是楊蘭頭一回以獨立的眼光看待並介紹周遭世界。楊蘭同時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並贏得好幾個“第一”:內地的記者中,她第一個進入美國鳳凰屋戒毒所深入採訪,第一個親身採訪資深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總共4o集的《楊蘭視線》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臺,雖然不免粗糙,但是楊蘭藉此實現了從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其後,她加盟鳳凰衛視,欄目以她的名字命名使欄目不再是隻屬於電視臺的品牌資源,楊蘭與《楊蘭工作室》之間形成了共生共榮的關係,其他欄目可以換主持人,《楊蘭工作室》不可以,否則,就不成其為《楊蘭工作室》了。
同時,吳徵作為楊蘭的事業和生活上的夥伴,為楊蘭拓展人際關係網路和事業空間居功至偉。
楊蘭在鳳凰衛視不只是主持人而已,她還是《楊蘭工作室》的當家人。她笑稱自己是個小管家婆,組裡所有的柴米油鹽都必須精打細算,如果到外地做一個人物採訪節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費、住宿費,都要想辦法從製作費裡擠出來。這種經濟上的拮据,對楊蘭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經費條件下,把節目儘量完成到什麼程度。
1998年1月正式開播的《楊蘭工作室》在兩年時間裡一共採訪了12o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門特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gee soros)、著名學者季羨林、著名華語作家李敖、查良鏞、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頂尖人物,與之同行,楊蘭受益良多。
經常作人物訪談節目,楊蘭接觸到了大量的社會精英和名流,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構成了楊蘭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節目之後和楊蘭仍保持密切的聯絡。這種聯絡除了會給楊蘭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
同時,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嘉賓交流,也讓她的資訊量獲得極大的豐富。節目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動閱讀,節目進行中一問一答之間需要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儲備進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機會吸收了解了許多資訊和知識。…;
鳳凰衛視的兩年對楊蘭意義非凡。這時期的楊蘭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進軍商業只欠“資本”二字了。而吳徵,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不像很多“海龜派”(海外歸來)回國創業還要做“扒路軍”現挖管道現鋪管線,她已經留好了戰略展的管線,振翅欲飛了。
去年的2ooo年可以說是楊蘭大放異彩的一年。在鳳凰衛視主持人的位置上退出之後,楊蘭一度沉寂,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邊新聞。2ooo年3月,她突然之間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資本市場上,傳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