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1 / 4)

小說:血魂1937 作者:中國長城網

8月底,一條震驚世界的訊息從慕尼黑傳遍地球各個角落。英、法首相張伯倫、達拉第的綏靖政策,使英、法兩國對德步步退讓,終於演出了慕尼黑協定這一幕醜劇。

捷克被出賣了。

日本軍方從慕尼黑風雲中,馬上嗅出了國際形勢的劇變。色厲內茬的英、法居然連毗鄰的盟邦都能出賣,那麼遙遠東方的香港、廣州又能怎樣?更何況只要日軍暫不攻香港,僅取道法國租借的廣州灣水域,張伯倫、達拉第絕不至於聯手對日作戰。

微妙的關係一經窺破,便再簡單、明瞭不過了。廣州,已失去一月前甚至還存在的一道光環的護佑,成了日軍即將撲擊的獵物。

當岡村寧次的第11軍在長江南岸空前血戰、陷入困境的訊息傳到東京,立刻引起不小的震動。在中國戰場上,凡日軍集結重兵攻取某一要地,還從未有過數個師團打不開局面的情況,軍部板垣、多田等將軍利用這一意外情況,又加緊了向海外增兵的步伐。

御前會議上,軍方一上手就取得主動。天皇這次比決定攻佔武漢時果斷了許多。一來,他垂涎廣州已久,計劃一拖再拖他也實在難忍;二來,廣州若能拿下,必能動搖武漢最高當局百萬大軍的軍心、鬥志,於武漢會戰也都有利;三則令日英、法已呈衰落不支慘狀,他的無敵的皇軍儘可在廣東大展手腳而無後隱之憂。再說拿下武漢,卡住中國外援的脖子,也許武漢政權的喪鐘就將因此而敲響。

諸多利益實實在在地打動了裕仁的心。東京軍部,也立即投入了高效的運轉之中。

9月7日,東京大本營御前會議正式定下攻取廣州的決定。狂妄的海軍省似乎還嫌廣州分量不足,竟提出同時攻取海南島的計劃。陸軍省鑑於兵力有限,反對海軍方面的建議。海軍次官最後只能悻悻地說道:“海南島方面那麼下一步再說吧!”

海軍省的這最後一句結束語,為日後日軍進攻海南打下了伏筆。

日本海軍一直是進攻廣州的積極倡導者。他們促成了廣東之戰,他們也差點兒毀了廣東之戰。他們曾給了中國軍一個機會。

9月初,海軍上層力主進攻廣州的意圖影響了福建、廣東外海日本前線海軍。在尚未接到東京指示的情況下,他們便開始了廣州灣裡毫無顧忌的活動。

日本海軍明顯的活動徵兆和四方得到的情報,引起了廣東省長吳鐵城的注意。吳鐵城是最高當局插在廣東的一顆釘子,雖與軍事長官餘漢謀深為不合,但他有自己的情報網。他的特務組織,經常是訊息得到的比軍方還快。

9月7日,正是東京御前會議定下攻佔武漢的這一天,吳鐵城曾電告最高當局,稱:“日軍在攻打武漢的同時,擬同時進犯華南,其登陸地點似將在大亞灣。現敵已派前駐瑞士公使矢口到香港籌備南侵計劃,並派艦在該灣海面追毀我漁船,以防其行動為我察覺。”

其實從後來大亞灣的悲劇來看,吳鐵城前後兩份情報相當準確,甚至連日軍登陸地點、時間都準確地羅列出來。遺憾的是,最高當局沒有認真考慮考慮這兩份內容極為全面的報告。他既不相信日本人會在軍事戰略上分其兵力,更不相信日本會冒觸犯英、法兩國臉面之險。

最高當局驕傲而自信,自信得甚至有些固執。但他軍事上的自信,往往給他,給中國軍隊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他從未認真從災難中吸取教訓。這對軍事領袖最高當局來說,是可悲且可嘆的。

一次次機會與中國軍隊失之交臂。大亞灣原本就不太平的海面似乎註定要充滿激流險浪。

9月19日,東京日本軍部下達了第21軍動員令。再次任命原擬攻佔廣州而後取消的臺灣軍司令官古莊幹郎中將為21軍司令官,兵力以第5、第18、第104師團和第4飛行團為基幹。海軍則以鹽澤幸一中將的第5艦隊相配合。在這支艦隊中,有日後揚威太平洋戰場的“加賀”、“龍驤”、“蒼龍”等航空母艦。

日軍為拿下廣州,也是捨出了老本,尤其是海軍、陸軍3個師團,也是各戰區唯一能抽出的戰略預備隊。而沒有戰略預備隊的仗,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攻勢,此時已達頂點。

10月10日夜,一支上百艘艦艇組成的龐大艦隊,行馳在黑沉沉的海面上。這支艦隊載著日軍偷襲部隊第18、第104師團3萬餘人。而機械化裝備的第5師團,此刻正在青島集結待運。

“妙高”號旗艦上,古莊幹郎中將與艦隊司令鹽澤幸一走上甲板,看著四周層層密佈的強大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