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團軍,可以說是雜牌部隊的大集合。
這樣的一支部隊在和中央軍配合的時候難免會想要留一手,說穿了,雜牌部隊都怕頂在前面打殘瞭然後被中央軍吞掉,李品仙和他手下的這些將軍們當然也不例外。。。。。。
第201章
9。201
在民國二十餘年的歷史中,中國軍隊內部從始至終都存在著吞併與反吞併的鬥爭,外患沒有的時候存在著,外患到來的時候仍然沒有放鬆過,這也算是民國軍事史的一大特色了。
這個問題最早產生於孫中山依靠地方軍閥建立政權的時期,雖然幾經整編平叛,終於成立了由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的政府軍。但由於第一批成立的八個軍在本質上就分為八個派系,在接下來的北伐戰爭中又有各路軍閥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收編,這就使本來已經複雜的派系環境更為複雜。
簡單來說,民國政府的軍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政府自己組建;一個是收編地方軍閥部隊。這便是中央系和地方系,也就是後來的中央軍和雜牌軍
而中央系的主要力量又分成兩股,一股是先總理早期在廣州組織的粵軍;另一股力量則是最高當局教匯出來的黃埔軍校學生,也就是政客口中的“黃埔系”。
和中央系相比,地方系的來源和組成就比較複雜了。。。。
這些地方軍隊有從清朝袁世凱的北洋軍發展而來的;也有從革辛亥革命中冒出來的;還有部分其實就是招安的土匪部隊。
除了數量眾多,地方雜牌軍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派系龐雜。光明面上地方軍隊就有東北軍、西北軍、晉軍、新桂系、馬家軍、滇軍、川軍、粵軍、湘軍、黔軍等十大股,實際的數量還遠遠不止。
就拿四川的雜牌軍來說吧,雖對外都稱做川軍,但其內部卻分成十幾股之多,之間互不統屬,各有淵源,其實並非一股完整的勢力。
而且這種情況並非川軍獨有。滇軍、黔軍,湘軍等多數南方軍閥也都是如此,雖然打著一省的旗號,但實際上都是同一省區內不同軍系的集合而已。
在軍閥混戰中,最高當局戰勝了其他各路實力派,成為了掌握全國軍政大權的領袖人物。可因為最高當局自身的實力有限,再加上又有日本在一旁不斷搗亂,所以最高當局不得不依靠這些名義上歸順中央的軍閥維持現狀,以維護政府的統治。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環境之中,雜牌軍在中國軍隊中所佔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以抗戰前的1933年頒佈的部隊序列為例,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編制的軍隊共有171個師和40個獨立旅。不在此列而仍與中央軍保持對立的西南新軍閥等計有65個師又18個獨立旅。這眾多軍隊中,中央軍嫡系部隊僅27個師又5個旅,其它209個師和53個旅都是雜牌軍。
“七七事變”後,由於日軍的入侵和全面抗戰的暴發,來割據一方的軍閥紛紛涓棄前嫌,統一在南京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此時的“雜牌軍”的數量也達到了空前。
截至1938年11月,武漢軍委會節制的部隊共有104個軍、5個騎兵軍,合計228個步兵師、12個騎兵師。其中共有43個師是中央軍,其它197個師便是雜牌軍了。
扛著同一面大旗,卻並不代表就是一支完整的軍隊!相反,在這樣的局面下,又出現了新的分類標準,硬是將幾百萬中國軍隊劃成了三六九等。
根據各武裝力量在武漢政府軍委會的受重視程度,抗日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如今被分為嫡系軍隊、中央軍、地方軍隊、保安團和民團這五股力量。
其中最風光的自然要數最高當局的嫡系軍隊;抗戰前的“德械師”、教導總隊,如今的第25集團軍、200師、第74軍都屬於此列。
這些部隊都是最高當局和軍委會的寵兒!總是受到特別的照顧,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無限制的補充,令地方軍隊羨慕得很;也嫉妒得很!
排行第二的中央軍待遇也不差,一切費用都由中央政府撥給。裝備的消耗也基本可以得到及時補充。
而排行第三的地方雜牌部隊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即便是在他們歸順中央政府之後;這些雜牌也只能從軍政部得到部分撥款;剩下的大部分只能靠他們自己在地方籌集。
而軍委會給雜牌軍隊補給的武器裝備更是極差,基本上全是中央軍淘汰下來的東西,但軍委會派給雜牌軍的任務卻往往又是最困難損失最大的活。
這樣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