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3 / 4)

小說:血魂1937 作者:中國長城網

3個是剛剛組建的,新兵人數佔了總兵力的一半還多,像這樣的部隊,的確是不適合馬上投入作戰的。

要不是津浦路南線的華中方面軍來的太快,李長官甚至不會讓黃浩然派出99師和139師協助第21集團軍。

既然有李長官這位五戰區司令長官主動站出來替第25集團軍解圍,黃浩然也懶得自己出面解釋,反正在地方部隊的眼中,像第25集團軍這樣的嫡系部隊是不能接近的,更何況黃浩然還在安慶剛剛吞掉川軍的一個師!

劉兆慕的主動投靠居然在地方部隊的口中變成了黃浩然吞併地方部隊!這世事還真是奇妙!

訓練和整編,眼下依然是第25集團軍的首要任務!範介和馮。裡奇這對黃金組合依然是黃浩然的選擇。

在整個部隊重新忙碌起來之後,黃浩然和汪煥之開始追著軍委會“要債”!第25集團軍要發展,就得需要武器裝備!現在黃浩然每天都要發好幾封電報去武漢向軍委會索要應該調撥給第25集團軍的武器裝備。

戰爭的形態發展的很快,原始的肉身相搏早已全面被使用武器的彼此對抗所取代,於是,武器裝備便成為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於中國廣闊的國土和中日空軍在力量上的嚴重不對等,實際上武漢政府正在進行的這場抗日戰爭是以陸戰為主。所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擔子更多的被壓在了中國陸軍官兵的肩上。

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只要給軍委會時間,他們就能組建出一個又一個的新兵團。只要給他們配備上武器裝備,這些新兵團就會成為能夠走上戰場的步兵團。

黃浩然在安慶徵召的新兵雖然還是些菜鳥,但卻都已經成為了能夠走上戰場的步兵團。可是在武漢和大後方,軍委會的那些新兵團卻還是一些半成品!

這並不是說第25集團軍的練兵能力超過了軍委會的作訓部,黃浩然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拉起第25集團軍,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手中有汪煥之弄回來的大批武器裝備!

軍委會的倉庫裡面缺的,就是武器裝備!

即使再精銳計程車兵也需要武器才能夠在戰場上與日軍浴血奮戰!沒有武器裝備就不可能組建軍隊!軍委會就是能訓練出一百萬新軍來,不能提供武器,也只能當苦力來用!

武漢政府那落後的軍工體系早就註定了軍委會將遇到現在這樣的困局。不出所料的話,武器裝備的缺乏將從現在開始始終伴隨著整個中國抗日的程序!越演越烈!

南京政府成立初期,面對中國軍隊落後的裝備狀況,南京政府展開了一系列武器裝備的建設事宜,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基本上都是一些陸軍武器的建設。

由於中國的工業基礎太過落後,導致了軍工廠的建設十分緩慢。

面臨著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的現實需要,南京政府不得不從國外大量購買軍火。這些用金銀外匯買回來的外國先進武器雖然大大加快了中國陸軍的建設步伐,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南京政府在謀求武器裝備自給自足上所做的努力。期間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歐洲各國更是低價處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給中國。於是南京政府裡面甚至有人提出應該暫時停止國內軍工業的發展,既然國產的武器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上都很難讓陸軍滿意,還不然多撿些外國人的便宜貨回來。

正是由於決策者的鼠目寸光,再加上中國軍工的先天不足和後期艱難的發展環境,使得中國陸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整體性的提高。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南京政府的軍事實力也沒有出現任何實質性的改觀!這其實也是最高當局在1932年挺不起腰桿和日本人作戰的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變之後為準備對日作戰,南京政府花了大力氣引進了一批“德械”,組建了第一批“德械部隊”,統一了制式武器的目標,並開始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但由於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作用依然存在,南京政府最終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又陷入了愈建設愈依賴外國軍火的怪圈之中。雖然這場向德國學習的浪潮提高了中國陸軍的部分裝備水平,但依然沒有從實質上改變中國軍隊裝備落後的面貌。

直到抗戰全面爆發,中國陸軍,還是一支使用著萬國牌武器裝備的軍隊!

抗戰初期,武器裝備水平遠不如日軍的中國陸軍在南京政府的指揮下接連發動了具有戰略性質的戰役: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

抗日將士的英勇並不能彌補中日兩國在軍力上的差距,中國軍隊還是丟掉了華東!這兩場戰役失敗的直接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