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全部被安排在了院外。
至於貼身護衛黃浩然的工作,則由汪煥之派來的幾名便衣衛士擔任,徐子龍覺得其中一個人有些眼熟,如果他猜的沒錯,這些便衣衛士應該都是“隱”的人!
徐子龍相信,“隱”來到武漢的人馬絕不可能只有他眼前的這幾個!恐怕在黃浩然住所的附近,“隱”已經安排了許多的便衣!對於汪煥之直接領導的這個神秘機構,徐子龍不該也不敢過問!他現在只好他的本職工作。
黃浩然站在門廳裡面舒展了一下筋骨,然後轉過身笑著對徐子龍說: “今天不坐車了!走走吧!”
徐子龍點了點頭,然後指示部下按照第二套預案對黃浩然進行護衛。下命令的時候徐子龍注意到站在黃浩然身邊的幾名便衣衛士並沒有動彈的意思,難道他們不需要通知一下室外的人改變護衛計劃嗎?難道“隱”真的就派了他們幾個人過來?
徐子龍心頭的疑慮一直到他帶著警衛排護著黃浩然在大街上走了十幾米之後才被打消。站在黃浩然身邊的幾名便衣衛士也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通知了他們的同伴,徐子龍感覺到街面上的商販和行人至少有一多半隨著他們的步伐開始了移動!他匆匆的掃了一眼,沒有一百起碼也有八十!
“隱”的人藏的可真夠深的!要不是今天司令決定步行,徐子龍還真不知道宅子外面居然有什麼多的自己人!不過是匆匆掃了一圈,徐子龍就發現了不少熟悉的面孔!這些人他都打過交道,卻沒有聞出一絲異常的味道!最讓徐子龍覺得誇張的是,他每天幫這司令買早點光顧的那家攤主,居然也在移動的人群當中!
難怪“隱”的人從來都不檢查自己買回來的早點呢!原來是從源頭就已經堵死了下毒的可能!徐子龍萬萬沒有想到“隱”裡面還有會做早點的手藝人!而且做出來的早點味道還相當不錯!
天知道汪副司令是從哪裡找來的這樣一批人!
民國時期的武漢,在更多的時候被人們稱為漢口。這座城市由漢口、武昌、漢陽這三個隔江鼎立的鎮子組成。長江將他們一分為二,漢口、漢陽位於江北,武昌則孤零零地被劃在了江南。
位於江南的武昌,機關樓堂、要員私宅雲集,景點古蹟遍地;江北的漢口,則以其繁華、喧鬧而名噪天下,作為舊中國的大商埠,江北的名氣僅次於大上海,因而吸引住了許多南來北住的商旅。至於龜山腳下的漢陽鎮,也同樣是不同凡響!漢陽兵工廠雲集了舊中國軍火工業的精華!如今中國軍隊手中的槍炮彈藥,除了從海外進口的以外,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從漢陽兵工廠製造出來的!只要是吃過幾天軍糧的人,就沒有不知道“漢陽造”的!
武漢地處長江、漢水交會處,平漢、粵漢鐵路必經此地。可以說是中部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被稱為“九省通衢”實在是實至名歸!
再過幾天,抗戰就將打滿一年!隨著諸多大城市的陷落,武漢三鎮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象徵意義!現在的武漢,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心臟!
由武漢向南,連線著華南地區,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援助,經香港、廣州源源不斷的運往武漢。由武漢向東,直通蘇皖浙,這裡是中國軍隊日後收復失地的橋頭堡!一批批攜金帶銀的商賈官吏、絕望無助的難民傷兵,象潮水一樣武漢的大門。政府各部門名義上雖說是遷往重慶,可到了武漢之後,就沒有再向西挪一步!
西遷的工廠、學校、民間團體,也都其自然地在這裡紮下腳來。工廠又冒出了煙,商店一家家地增多起來,政府的一些軍事、政治機關也開始運轉。武漢成了中國實際上的“戰時首都”!
洋樓私宅、旅館寒舍,只要是個能棲風避雨的地方,都擠得滿滿當當,街巷市面上同樣是人滿為思。房租、糧米菜價,隨著人潮的蜂擁而至,也象是雨後冒出的春苗,“呼呼”地往上竄。大武漢從未象今天這樣,擁擠膨脹得象是要裂開來一樣!
第二章:過早
9。2 過早
武漢的馬路很有意思,馬路中間採用的交通線界標既不是上海和南京那樣的白線,也不是後世的那種隔離帶。一根根實木木條被釘在地上,形成了兩條交通線界標。這種木條交通界限標將人力車和馬車、汽車分隔開來,木條裡面是馬車和汽車行駛的路面,兩邊則是人力車行駛的路面,
由於黃浩然一行人是步行,所以行走的是最靠外側的行人道,緊挨著人力車車道。所以不時有拉著人力車的車伕從黃浩然他們的身邊飛快跑過,徐子龍為了保護黃浩然的安全,特意讓十幾名警衛員走在人行道和人力車道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