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面還要埋葬多少大日本的將軍。。。。。。
第一百一十六章:山東主席韓復榘
6。116 山東主席韓復榘
李長官從徐州到濟南這一路上可不太輕鬆,這樣的突然到訪多少有些突擊檢查的意思在裡面,當韓復榘收到這個訊息時,他正在和他的幾個心腹謀劃濟南到底是戰是退,韓復榘是個粗人,但是架不住他身邊謀士眾多啊,在這些謀士的分析下,李長官此行的目的很快便浮出了水面。
韓復榘聽完幕僚的進言之後臉上一陣青一陣白,說實話他並不十分擔心這位風塵僕僕剛到濟南來的李長官,現在政府裡面只有一個人說的話才能算數,那就是最高當局,現在讓韓復榘最傷腦筋的是李長官的突然來訪和武漢的最高當局究竟有沒有關係,如果沒有那十分簡單,如果有的話,是不是說明最高當局已經對山東的戰事還有他韓復榘感到不滿意了?
屋子裡面忽然變得很安靜,見韓復榘始終不說話,他的幕僚們也只能站在旁邊陪著,誰也不知道這位主子心裡面在想什麼。。。。。。
“你奶奶的!還說沒在老子身邊放人!這邊還沒想出了名堂呢!那邊就都知道了!軍統和中統的人還真有些本事啊!老子也要搞一個這樣的衙門!”
韓復榘摸了摸自己的腦門,然後一巴掌拍在桌上,說了上面這番話,他的副官楊樹森、姚以階這才明白原來韓復榘是在思考這個。
外界都說韓復榘是個粗人,其實卻並不是這樣的,韓復榘出身書香門第,舊學頗有根底。韓氏祖籍湖北蒲圻,明朝永樂皇帝建都北京後,韓氏依江南大戶北遷充實京畿之令,遷居霸州,至父親為北遷第18代。韓氏為霸州的望族之一,世代以讀書科舉為主,五百年來以科舉出身者層出不窮,這在族譜中有詳細記載。父親祖上因家境中落而相當貧困,即使如此,我祖父韓世澤尚是清末的秀才,祖父以教書為生。父親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自幼聰明好學,受到祖父偏愛,特送到本村小學讀書。畢業後因貧窮再無能力去外地讀中學,就隨祖父在私塾中讀書達七、八年之久。其間熟讀十三經,能詩,善屬文,尤以書法見長。婚後,父親到縣衙任“帖寫”,相當於現在的文書。職務雖卑,但也需相當的文化程度,決非文盲老粗可以問津。
對於韓復榘究竟是不是“老粗”,山東省從事多年文史研究的紀慧亭老先生斷言:“韓復榘決非老粗,應屬於舊知識分子範疇。”
曾受南京政府派遣,到山東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陸立之,說他第一次見到韓時,“就感覺到世人是誤解了他。”又說:“憑我個人觀察,根據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種姿態、其談吐表白、其心態流露,我認為韓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所謂‘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
楊樹森和姚以階聽到李長官來訪,也只是想到了多半是與韓復榘的舉棋不定有關,卻完全沒有想到李長官的訊息來源是什麼,韓復榘能夠一下子從李長官的到訪看出了南京對他的不信任,這份決斷,已經說明了韓復榘不是一個粗人。
能在民國叱吒風一方的軍閥,就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或許他們的確是做過一些荒唐不堪的事情,可這些人對官場權謀卻有著他們獨特的一套心得,韓復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韓復榘忽然提到軍統和中統讓屋子裡面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凝固,眾人面上神色變幻,山東是韓復榘的老窩,但是武漢政府在這裡也有一定的勢力,尤其是軍統和中統的那幫特務,自打抗戰開始以來就變得十分活躍,很是處理了幾個“漢奸”角色,其實山東的官員們都明白,這是最高當局在打擊報復他們呢,一直到日軍進了山東地界,為了穩定山東的官員,軍統和中統才停止了這樣的“鋤奸”行動,在抗日大環境下,山東的官員都是敢怒不敢言。
“主席,你說這李長官此行到底是什麼目的?武漢可別想把不抗戰的帽子往咱們的頭上扣!黃河邊上咱們本來是要打一仗的,結果鬼子還沒來重炮旅就不見了蹤影!李德鄰這個戰區司令長官不也是被蒙在了鼓裡嗎?要不是咱們撤得快,弟兄們拼死護住了主席,現在的山東早就歸了武漢了!要追究主席您的責任他李長官就要先說清楚重炮旅的事情!要不然老子的槍可不答應!”
姚以階見沒有人站出來說些提氣的話,於是只能帶頭站了出來,他的話來來去去都是幫韓復榘開脫,說什麼都是因為武漢撤走了炮兵才使山東軍隊在黃河大敗,這些話也就是騙騙鬼罷了,屋子裡面的人都知道韓復榘從一開始就對抗日十分的猶豫,要不是馮玉祥這個老長官還有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