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這個。。。屬下。。。”
支支吾吾,心中必定有鬼!
蔣百里大喝一聲:“嘴裡面說些什麼!前面帶路!”
“餘胖頭”見實在是躲不過了,又不敢得罪蔣百里這位最高當局面前的紅人,只好慢吞吞的召集一隊士兵,陪著蔣百里和黃浩然一行人往常熟城東的“國防工事”走去。。。。。。
吳縣(蘇州)一福山及無錫一江陰、乍浦一平湖一嘉善線同為國防線,是1933年由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城塞組(後為城塞局)根據抗禦日軍侵滬及保衛南京的需要主持設計的。其編成主要以步兵營陣地為單位,在特別重要或次要地段,也有團陣地或連陣地。陣地內設定第一線和預備陣地,建有射擊、觀察、通訊、交通、偽裝、掩體和障礙等系統裝置,以輕、重機槍和戰防炮工事等為骨幹,組成環形防禦結構。建築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儘量利用天然障礙物,輔以人工障礙,形成永備型堅固工事。1934—1936年,軍事委員會先後派遣第36、第57、第87、第88師和獨立工兵第1團、工兵學校練習隊以及憲兵團等部隊,分期分批修建。工程浩繁,勞師糜餉,到淞滬會戰爆發前,尚未完全竣工。
防禦戰鬥中,利用防禦工事阻擊敵人,保全自己,是防禦一方必不可少的戰術措施,也是防禦作戰的基本形式。基於持久作戰,消耗敵軍的戰略方針,如果上海戰事失利,將部隊轉移至後方既設陣地,抗擊日軍,逐步消耗進而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就成了南京軍事委員會的自然選擇。按照預定計劃,中國軍隊將退卻守吳、福,陳兵國防線。
這幾條國防線就會成為了南京國防部抵抗日軍,穩定部隊,扭轉戰局的極其重要的物質保障。
按理說這麼浩大的工程一定會建造出一條雄壯的防線。
可蔣百里和黃浩然在要不是在“餘胖頭“的指引下,都真的發現不了這條國防工事!
這當然不是在誇獎吳福線的施工建設十分的隱秘,更不是國防工事採用了什麼“隱身技術”!
而是實實在在的找不到了!
在應該修建永備工事的地方是一片荒地,哪有半點“國防工事”的影子?
“餘胖頭”流著汗在前邊帶路,走過的地方居然都溼了!
一群人按著“餘胖頭”口中的方向尋找工事。走了好幾裡遠,終於在公路大道兩旁南北三四百米遠的地方找到了所謂國防工事!鋼筋水泥機槍掩體只有孤零零的幾座,更離譜的是,預設的主陣地上僅有十多處低矮的土包,蔣百里命令士兵掘開土包上層,發現只有一、兩座是機槍掩體,而且大門緊鎖,“餘胖頭”這個守備司令居然沒有鑰匙打不開門!
其餘的的扒開了卻是棺材,這分明就是墳堆!哪裡是什麼永備工事!
“餘胖頭”急中生智,連忙辯解道:
“這個。。。這個。。。虛虛實實,才是兵法詭道嘛!”
沈老二在後面隱蔽的衝範介一挑大拇指,說:
“我操!這死肥豬果然有才!這理由都想的出來!”
範介也是掩嘴偷笑。。。。。。
蔣百里站在墳場的高處,舉起望遠鏡觀察起這片“國防工事”,結果發現這片“陣地”的前面隔著一道十多公尺的小河,對岸的樹木房子很多,沒有掃清射界。修建了一半的幾座掩體工事之間沒有聯絡交通壕,孤零零的散落在四處。
一行人在“陣地”上等了半天,才有幾個士兵吧附近村子的保長學了過來,從懷裡面掏出鑰匙開啟了僅有的幾座工事的大門。
。。。。。。。。。。。。。。。。。。。。。。。。。。。。。。。。。。。。。。。。。。。。。。。。。。。。。。。。。。。。。。。。。。。。。。。。。。。。。。。。。。。。。。。。。。。。。
第四十六章:民國怪現象
3。46民國怪現象
彎腰進去一看,更是覺得頭皮發麻,不光是水泥的澆築遠遠沒有達到設計的要求,而且每個掩體工事的大小僅僅能容1個班計程車兵和1挺機關槍,連存放彈藥的地方也沒有,加上之前的連日陰雨,工事裡面集了很多的水,最深的已經將近一米!成了一個水塘!
這樣的工事,還能發揮什麼軍事用途?
沒有挖交通壕,陣地上的部隊在白天就不能聯絡,後方糧彈也送不上來,難道要等到夜間再穿越火線補給嗎?
馮。裡奇在詢問得知這些工事是按照他們德國要塞圖紙施工的以後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