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倉促間的作品。常熟,可是99軍經營了半年多的駐地,在那裡,會有著什麼樣的陷阱在等著“華中方面軍”。
松井石根是謹慎的,可是他麾下的日本將軍們卻不這麼想,在他們眼裡,南京政府已經是搖搖欲墜,只要再來一記重拳,支那就將臣服在大日本帝國的腳下。
這樣建立不世功勳的大好良機怎能錯過?
日軍的各支部隊在華東的土地上瘋狂的推進著。。。。。。
他們的腳步一步步的向著國防線靠近。。。。。。
黃浩然突然想起了歷史上淞滬大撤退中的一件憾事,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再讓這件事情在自己的面前重演,於是他叫來了範介,讓他安排派一支小部隊去方家窯附近執行任務。
範介不太理解黃浩然的決定,這個時候為什麼還要把自己的部隊丟到淞滬那亂糟糟的漩渦裡面去?他想他的軍座給他一個理由。
黃浩然給範參謀長的理由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然也就騙不過範介這個人精,雖然範介的眼睛裡面充滿了疑惑,但是出於對黃浩然的尊重,他還是照辦了。
經過常熟的公路上每天都在過著大批的軍隊,三戰區已經發現了透過常熟撤退的部隊他們的行軍效率要比從其他地方撤退的部隊好上許多。
當嘉興、吳縣的交通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的時候,常熟方向的公路人流似乎還沒有達到極限。
顧總長在驚訝之餘下令增加從常熟撤退的部隊數量。
淞滬地區左翼作戰軍所屬的第19、第15、第21集團軍,於10至11日夜開始轉移。
左翼作戰軍先以一部佔領新涇河之線,掩護主力向吳福線撤退。
由於右翼作戰軍部隊呈現出了異常混亂的態勢,陳誠於11日16時再次下令讓第15、第21集團軍延至12日夜開始轉移,掩護右翼作戰軍撤退。
第15、第21集團軍於12日拂曉,撤至新涇河陣地,當晚向吳福線陣地退去。
13日,第15集團軍於撤退中接獲情報,長江上敵艦增多,似有在白茆口、滸浦口一帶登陸的企圖,此時第21集團軍已派出部隊在支塘鎮附近佔領陣地,而當面之敵則乘第98師撤退之際,沿公路西進,羅卓英當即令在太倉附近的第60師主力及第98師當晚向常熟轉移。
撤退中,路少人多,十幾個師的部隊擁擠在一條公路上,敵機空投照明彈,隨之轟炸掃射,引起部隊恐慌,秩序大亂。在太倉縣公路口,按照原先的預案第15集團軍第98師與第21集團軍應該向右前往常熟,其他部隊則應該向左前往往崑山,但是在混亂中,許多部隊不辨方向,走錯路線。
日軍華中方面軍為擴大戰果,又於13日使用第16師團,在接近吳(縣)福(山)線福山附近的滸浦口、白茆口實行登陸,當天即迫近河鎮,直指徐家市。
13日夜,方家窯附近的一條小河邊。
炮兵第10團經過長途行軍撤退到這裡,官兵們已經非常疲憊,一路上團長彭孟緝不停的催促著自己的部下加快速度,他太清楚自己手中這些大炮的價值。
1937年,南京政府由德國買來十五厘米榴彈炮24門,編成了機械化重炮兵一個團,番號定為炮兵第10團。一切運動、指揮、觀測都是按照德軍的標準,火炮均以汽車拖引,成為了全中國最新式的炮兵部隊。
在當時的中國,炮兵可是個金貴的兵種。
1935年3月,武昌行營設立了炮兵整理處,專負整理炮兵之責。當時國軍能用的火炮居然只有457門,整理時按照炮種統籌編成,並補充器材、馬匹。經過改訂編制,劃一炮種,裁汰老弱,除炮兵第一、第二旅(瑞典卜福斯式75山炮)及炮兵第四(日三八式75野炮)、六(日三八式75野炮)、八團(民十四式十五生榴彈炮――遼十四式)保持不變之外,其餘部隊與東北炮兵合併改編成炮兵第六、第八旅。第六旅轄第七、第十二團,第八旅(民十四式77野炮――遼十四式)轄第十五、第十六團。此外,又編成獨立炮兵第十七團(民十四式十五生榴彈炮――遼十四式),及山炮第一、第二、第三營,野炮第四、第五、第六營。均為馬拽山野炮、榴彈炮部隊。
後來總參謀部又將第三十二師所屬炮兵團劃出,改編為獨立炮兵第九團,轄野炮、重迫營各1個。不久,將野炮營劃歸師屬炮兵,而將重迫營與獨立重迫第一、第二、第三營,合編為獨立步兵炮團。同時將廣東省所屬山炮28門(法制士奈德式75毫米山炮)重新編成炮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