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火油的火把劃出一道絢爛的弧線,落往囤積火焰的營帳上,只要營帳著火,那便是再也無人能有回天之力!
森寒猶如自九幽而來的刀氣橫跨灰暗的虛空,瞬間將火把劈飛兩段!
“未想到連你了空也自甘捲入這天下紛爭之中?”紅色頭巾,紅色鎧甲,一把天刀縛於腰間。如戰神下凡般的宋缺卓立營前。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了空一襲仙風道骨的白色僧袍,立於夜色之下,俊逸不凡的面龐上露出一絲悲憫的神色道:“如若洛陽城破,我寺定遭戰火所毀,於情於理,貧僧皆有出戰的因由。”
宋缺一雙虎目掃過氣喘吁吁的徐子陵與面色蒼白的沈落雁道:“這裡便交給宋某吧,小陵,帶沈軍師下去休息。”
徐子陵恭恭敬敬地道:“那便有勞閥主了。”
“鏘!”
天刀出鞘,宋缺刀鋒直指地道:“聽陛下所言,大師的武功尤在寧道兄之上,大師可真算是深藏不露,亦同時讓宋某激動乃至興奮不已!”
與此同時,大量的甲士從城中湧出,排兵列陣,以玄甲軍為首,蓄勢而發!
警報的尖嘯聲響起,羅凡一方所有兵將,整裝待發!
大乾軍皆為白袍黑甲,虎踞中軍,宋閥紅巾紅甲,列於右翼,江淮、巴蜀二軍為左翼,火把猶如星火,點亮整個黎明之前的灰暗,嚴陣以待!
羅凡與李世民的軍隊相駐與一個安全的距離,兩軍對壘,隔空遙望,終於到了王對王的時刻!
騎兵又名離合之兵,因其能離能合,速散速聚,百里為期,千里而赴,出入無間,急疾捷奔,所以為決勝之兵也,此時李世民的主力便以騎兵為主,以速取羅凡中軍為要來遏制火炮的威力!
兩軍交戰,致勝因素有四,就是“陣、勢、變、權”四要,而以“陣列”居首。
出無窮之變,或伏或起,或正或奇,似整不整,似亂不亂。合亦成陣,散亦成陣,行亦成陣,敵固不知我之所以退,抑亦不知我之所以進,正是陣法之要衝。
遙遙望去,只見李世民手中帥旗一揮,旌旗搖動間,將士迅速變陣,化為猶若尖錐的鋒矢衝陣!
唐軍確為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兵,只看其推進的陣勢法度,能陣間容陣,隊間容隊,隅落相連,整而不亂,人人步伐一致,生出千軍萬馬推進的氣勢,已足可寒敵之膽。
羅凡卻是夷然不懼,現在是以守代攻,時機至時,會轉為以攻代守,破與立,強與弱;見招拆招,見縫插針;兵道武道,實無二致也。
鼓聲驟急。
兩軍同聲發喊,由緩步變成急步,隨著鼓聲的節奏殺至,登時風雲色變,戰意橫空。
炮火橫空而起,轟傳整個平原,聲勢駭人。
羅凡令旗揮動間,騎兵往兩翼散開,恰到好處地將陣法轉為長蛇陣,以機動力極強的騎兵包抄對面後方,強弓駿馬,這些騎兵的騎射戰術雖然依然比不上蒙古軍人人自幼習騎那般揮灑自如,但依然不可小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唐軍使用的是最原始的是直拉弓與古代反曲弓,直拉弓有個缺點,拉開幅度越大,就要用更大的力來繼續拉,拉力曲線是一直上升的,也就是說弓拉得越滿,所需力氣也越大。
而反曲弓上下兩端向弓的主體的相反方向彎曲,解決了直拉弓的缺點,它的拉力曲線很平均,不管拉得多滿,所需皆是同樣的力道。
但是,反曲弓相對於最先進的複合弓,也暴露出了缺點,就是不能省力,一把40石的弓,拉開需要40石的拉力,保持住開弓姿勢瞄準時,也要一直保持用40石的拉力。拉力倒不是問題,問題是肩背的肌肉群,也就是控制射準的肌肉,一旦疲勞,精度就降低了,所以反曲弓的準確度是略低於複合弓的,特別是不適用於長時間瞄準。
近現代的複合弓是透過滑輪來省力的,越往後拉,需要的拉力越小,與古代所記載的複合弓完全不同(古代早期的複合弓指的是複合材料,與現代有偏心輪省力裝置的複合弓不是一種),且由於弓壁擺動極小,精準度極高。
令旗一轉,唐軍轉而攻敵左翼,羅凡這邊迅速作出應對,便猶如高手過招,對方一招攻來,己方立刻作出判斷,或封擋,或閃避。只見羅凡一方另一頭轉過來,形成二龍出水陣。
二龍出水陣,隱與陣中,龍本陽剛,水本屬陰,龍在水中,陰陽相調,萬事俱安,一但出水,二龍威勢大增,勢不可擋,乃封神時期陸壓道君所傳大陣,以二龍之陽鎮壓玄冥之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