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他覺得自己的命運有點兒象楊樹上那殘葉中的一片。蔣介石的幾百萬大軍,正在變成地上翻滾的枯葉。華北遍地槍聲,而東北敗局已定,陳誠在瀋陽是掙扎不了幾天的了,也許要不了一年半載,共軍便會以百萬之眾,兵臨故都城下,到那時,他這片枯萎的楊樹葉便不得不凋落了。
他是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日本宣佈投降兩個多月後,由漢中飛到北平的。早在日本宣佈投降前的幾天,他在漢中便接到白崇禧由重慶統帥部打來的電話,告知日本已經投降,俟盟國表態後,即由日皇頒佈詔書。此訊息一出,市面上即陸續傳來歡呼聲和熱烈的鞭炮聲。李宗仁命副官去備辦幾桌酒席,與部下共慶勝利。那些軍官們為八年抗戰的勝利簡直衝昏了頭腦,他們一邊痛飲,一邊放著留聲機,一邊歡呼,一邊圍著餐桌舞蹈起來。李宗仁卻離席坐到沙發上,面容顯得沉鬱,似乎勝利的歡樂沒有感染他那沉重的心靈。八年,啊!這使中華民族國家破碎,人民流離失所、失去數以子萬計生命的空前大浩劫,終於結束了,作為抗戰名將有功於中華民族的李宗仁,他內心當然感到欣慰。可是,這種歡樂馬上就為憂慮所替代,就象剛一露晴的天空,即布上了濃重的陰雲一般。他首先想到的是個人的出處問題。他與蔣介石的對峙是因為抗戰爆發才結束的,以他的經驗看來,北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