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憫人的主題。小說以刻畫人物性格為主,而能夠吸引眼球給人留下無限回憶的,悲劇往往比正劇、喜劇更加效果顯著。
梁山好漢裡面,之所以說林沖是英雄而不是大俠,我們首先闡述一下俠和英雄的定義。
“大俠”和“英雄”是兩個完全不等同的“職稱”。什麼是俠?《辭源》裡說:“舊時指打抱不平、見義勇為的人”;“俠士――仗義的人。”《辭海》裡也有類似的解釋。這說明,俠的活動空間帶有明顯的侷限性,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俠活動的社會環境比較原始、比較落後。政治管理鬆弛,法制出現真空地帶,盜賊多有,社風敗壞,這些情況給俠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新華網發展論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英雄”則範圍廣泛的多,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這個社會形態都有英雄出現,比如挽救國家命運的、推動社會發展的、乃至於在某領域為國爭光的,比如說劉翔姚明等等。古語說:“亂世出英雄”,其實,盛世又何嘗不能出英雄?
而在林沖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他攬四大悲劇於一身的“傳奇經歷”。林沖有患得患失、忍氣吞聲的性格缺陷,正如《哈姆雷特》裡的憂鬱王子;高衙內的私慾直接導致了林沖的家破人亡,直如《奧賽羅》的悲劇源自於人心的猜忌與妒恨,美滿姻緣因此破碎;而心胸狹窄的白衣秀士王倫的下場,和剛愎固執與眾叛親離的《李爾王》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高俅父子的殘忍、貪婪、無恥,又和《麥克白》不謀而合!
林沖是不是大俠?答案是否定的!林沖上梁山,完全是被別人逼迫之舉,他不是自發地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是完全為了自己的需要,比如說為了繳投名狀而去劫楊志的金銀。
林沖是不是英雄?答案是肯定的!林沖不僅是英雄,而且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悲劇英雄!
《韓非子?五蠹》篇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也就是說,在韓夫子眼裡,文人和武士,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武器來攻擊國家機器(魯迅深得此道)。而我們看見,林沖在這兩方面並沒有“犯上作亂”。
林沖的戰鬥力,如上文所說,包括武力、智力、體力、魅力、魄力五方面。都是上上之選!論武力,梁山好漢馬軍頭領,沒有一個是林教頭之敵手(包括關勝秦明呼延灼),林教頭大小近百戰,誰見過他“不敵落荒而逃”的場景?論智力,林沖心細如髮,善於把握戰機,能夠審時度勢,這一點也是靠匹夫之勇得不來的;體力方面,豹頭環眼狀若張飛的形象,恐怕可以打滿分;林的魅力,可以折服晁蓋吳用等大佬,也不會等而閒之;而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林的魄力指數也不可小視。
而在於文化水平方面,林沖能夠做到禁軍教頭的位置,如果是個如李逵一般的粗陋之人,恐怕也是天方夜譚。當然,林沖的學識肯定不會太高,從他自述可以看出“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投名狀’)。”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林沖的見識肯定是廣泛而全面的,絕非水窪裡的井底之蛙王倫可比。
林沖是一個相對懦弱的人,他對於天外橫禍,採用“姑息遷就”的態度;對於咄咄逼人的陷害,也是採用“忍得一時之災,可消百日之禍”的方案;我們看到,發配滄州,他依舊幻想“刑滿釋放”後,重新和家人團聚,再好好地過日子。林沖恨高俅父子,但對他們有所顧忌,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是遠遠不能捍動大宋王朝的根基的,哪怕這個政府再腐朽再沒落,匹夫之力量對比國家機器,那是螳臂當車。所以我們看見,發配前的林沖,做好了一切準備:寫下休書,希望妻子能夠重新生活。
林沖的休書,完全是為了別人考慮,不想因為自己而連累最親愛的人,林沖人性的偉大之處就是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他坦蕩而不自私、磊落而不矯情。這一點是其他好漢無法相比的。(他們要麼不近女色,要麼視女人為無物,要麼就是色狼)
而令我們慶幸的是,林娘子一家也是有情有義,不僅沒有趁勢拋棄林沖,反而安慰他:“你安心去,家裡有我們,我們等你回來!”這一點,比《泰坦尼克》裡面的冰海訣別要感人肺腑得多!
然而最終林娘子一家還是被害死了,林沖在遭受一系列的迫害後,終於上了梁山。而此時,林沖的性格有了極大的昇華!
王倫時代的梁山,簡直不能稱之為“強盜”,當史進等人在陝西少華山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時候,王倫還只敢先讓朱貴作眼,然後選擇單身客人下手。可以說,林沖的到來,完全可以顛覆舊格局,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