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沒有和同齡人一起玩過。
九弟雖然脾氣不好,但是他教自己抓蛐蛐、鬥蟋蟀,還會帶自己去爬樹,所有以前嚮往卻沒有經歷過的童年趣事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有時他會帶自己去翊坤宮,宜母妃對自己很好。
胤禩也常會帶著胤禟去儲秀宮。
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額娘看著自己和九弟,露出了在沒人的時候常看見的眼神,每次胤禩偷跑到儲秀宮,再沒人的地方總會看到額娘那樣的眼神。
那眼神好似看透世事,額娘整個人顯得越叫透明,好像隨時都會隨風而去。
“額娘。”等胤禩反應回來他已經不知覺的抓住著了良嬪的衣襬。
“來,你香姨做了些糕點,帶九阿哥去嚐嚐。”良嬪發覺自己失態,回過神來,彎下腰對胤禩道。
看著兩個小孩歡快的背影,非要這樣嗎?無力的閉上眼睛。
那段日子,有九弟陪著的那段日子,也就是他的童年。
往後的歲月……
即使在之後無數絕望的歲月中,在年華過往,在時過境遷之後,即使自己的世界已經烏雲密佈,但是這段時光就像心底最深處的那一絲照明燈,提醒著自己不要放棄希望。
第七章
五年後。
學堂,眾學子們不知都在討論些什麼,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想也奇怪,即使這樣學堂老師也並沒有阻止。
清朝的教學制度十分嚴謹,康熙向來奉行尊師重道。
然而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安靜的坐在角落,沒人和他搭話,他也沒有和任何人講話,似乎已被人遺忘似得,靜靜的看著窗外。
老師宣佈散課後。
眾學子們一湧而出,這其中都是少年皇子,還有就是伴讀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之子。其實這也並不是他們不懂禮貌或者是貪玩,是因為今天有難得一見的盛會。
近年來一直駐守邊關的裕親王福全今日率軍回京。
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向同一個地方跑去,其實胤禩也很想跟上去看看傳說中的裕親王福全,自己的皇二叔。但是。。。。。。
但是他一定也和別人一樣覺得我是辛者庫賤婢的兒子,從而對我不屑一顧吧,有點失望的低下頭,但是額娘說過別人怎麼想是別人的事情,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想到這裡胤禩笑了出來。
也和胤禩一樣還在學堂內的胤禛看著這樣的八弟,差點笑出聲來,前一刻還可憐兮兮的樣子轉眼又笑的比什麼都燦爛,好像沒有煩惱的孩子一樣。胤禛愣住了,像沒有煩惱的孩子一樣。。。。。。八弟他本來就還是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而已。
胤禛正想上前拉他一起去城門,八弟應該很想去吧,看他那樣子,就不能坦誠點嗎?真是。
這時已到門外的九阿哥胤禟,怒氣衝衝的跑進來,到胤禩面前,鄙夷道:“你怎麼這麼慢,快點不然就沒有好位置了。”說完不等胤禩會話就拉著他向外跑去,挑釁的看了眼胤禛。
“九弟我。。。。。。”
胤禛若有所思的看著遠去的兩人,挑釁我嗎,冷笑,跟上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遠遠的就聽見這直衝雲霄般的聲音。看見康熙站在點將臺上,大手一揮:“眾卿平身,眾將士辛苦了,今晚設宴御花園,犒勞三軍。”是多麼的激動人心,在場的皇子們無不對那個位置產生了幻想,如果是我站在那裡。。。。。
當然不包括胤禩,從小良嬪就常在他耳邊低喃:知足常樂。而且不知為何胤禩總覺的皇阿瑪他,其實並不快樂。
到很多年以後,胤禩才明白良嬪的這句話是多麼的難做到,明白它的意思,但是真要做起來,很難很難。有些事情還是不知道的好,知道的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加的不快了。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身不由己。
生在這萬千紅塵之中,就不可能逃脫命運的坎坷,痴纏於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海之中,深陷於總是不斷降臨的苦難之內。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讓人覺得人情冷暖是那樣的彌足珍貴。
此刻被九弟握在掌心的手,很溫暖、很溫暖。
當他們三人趕到的時候,儀式已經接近尾聲了。眾人難得回家,歸心似箭,都已散去。
不遠處康熙和裕親王二人正和在場的眾皇子聊著什麼。
看著那邊眾人,胤禩下意識的放慢腳步,胤禟也感受到了,他也明白為什麼,但還是裝作詫異問道:“你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