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的美稱,這裡四通八達,乃是數郡通衢之地。過去百年中,南朝流落的文人陸續棲息此處,將這原本脫離於世事滄桑之外的閉塞天府之國,一度變成了南朝的中心。
如今新朝建立,永珍更新,江衢郡在初生的王朝裡,更是佔據了分量不菲的一席之地。八王之亂後的凋敝天下,讓更多的騷客才子,聚集到了江衢。
曾有詩為證:“上有求賢意,放眼望江衢。”
詩中所言,便是當年秦王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還需要來江衢求賢的故事了。
而整個江衢郡,最有名的學府,便是山雲書院。
山雲書院原是兩百年前被戎人破都的北朝遺老所建,初衷只是想在此水美富饒之地,研究興亡成敗之法,以警戒後人,莫重蹈顛亡的覆轍。往後百年間,山雲書院一直默默無聞,直到一百五十年後的新朝,出了一位官拜太尉的名將。這位名將專擅剿匪,平定了肆虐七郡的叛亂,捉拿了號稱“大明天王”的匪首,從此聲名顯赫。
山雲書院亦在那時,名震天下。
原本‘剿匪’一門,只是山雲書院興亡成敗學問的末支,卻不想從此發揚光大了。四海的學子慕名而來,競相學兵,以至於後來的八王之亂中,八位王麾下都有山雲書院的弟子為將,如今,山雲書院倒是以“兵家”聞名於世了。
當今天子,也就是當年的秦王,據說也曾受過山雲書院中有德之人的點撥,這才一舉征服了天下。如今秦王登基,便派兵將山雲書院層層“守衛”了起來,有人說,是因為山雲書院研習兵家,犯了天子的忌諱;又有人說,是秦王想讓山雲書院為他所用,變成第二個國子監。可“兵圍書院”的舉動,不久卻受到了世家大族的糾彈,山雲書院也竟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時人有諫諷言:“秦王此舉,盡失天下士子心矣。”
當年秦王能鞭及四海,睥睨兄弟,靠的還是地方豪強,一見此狀,只好作罷,撤去了圍困山雲書院的兵力,而只派了駐軍在十里之外遙瞰。
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