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見面,八歲的楊沐豔,在除夕宴上毫不膽怯的當著眾人的面吟唱千古名曲,流傳佳話,印入他的心田,那也許就叫做一見鍾情。
自此,他對她百般好,恨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可不知為什麼,李淵與豔兒總是不合,那一天,李淵不把豔兒弄哭,就是奇蹟。
李淵是家中獨子,自是受盡寵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不願意做的事,從未有人逼他,他要做的事,那怕不合世俗,也沒人阻止。左相家中有七位夫人,對李淵是好的不得了,什麼好東西都給李淵留一份,有時候左相斥責李淵,七位夫人也是一起哭鬧,非要與李淵一起受罰,最後左相只能不了了之。
說不羨慕是假的,可是,左相待他勝似親子,而且各個夫人也是對他很好,他若不知足,便是良心被狗吃了,就連被眾人寵的沒型的李淵也是處處以他為上,說也奇怪,李淵連他老子的話都不聽,卻偏偏他一說話,李淵便言聽計從。
自從十四歲那年夢遺,李淵知曉他喜歡豔兒,便在也沒有招惹豔兒,而且,李淵也不再怎麼與他和豔兒在一起,而是與京城那些公子哥有得近,卻又不失親近,若他有事,李淵自然第一個幫忙,無怨無悔。
李淵不像其他紈絝喜歡仗勢欺人,他只對美食感興趣,這麼多年,他從未聽過李淵去過青樓女支院,在街上強搶民女。
幾個夫人自知道李淵對美食情有獨鍾,便想盡辦法,給李淵變著花樣做飯,有時,更是親自去酒樓跟著大廚學做菜,只為了滿足李淵的肚子。
說也奇怪,今年,李淵也二十有三,家裡卻沒人催促他娶妻生子,按理說他是家中獨子,長輩們更應該急著抱孫子,而且,李淵身無功名,若是左相致仕,他又該如何養家餬口。
金榜題名那天,第一個知曉的是李淵,他衝進來,一把將他拉出門,到了門口,便聽到街上敲鑼打鼓毫不熱鬧,報喜的官員到了門前,告訴他這一喜訊。
“郭舉人,不對,應該是探花郎,恭喜探花郎金榜題名,名中三甲”
那個時候,他的腦子裡只有他中了,別的都被他拋擲腦後,他立馬跑來,去找早就商量好的媒婆,準備去楊府提親,卻將報喜的官員當做空氣。
那時候的舉子,沒有幾個敢招惹報喜官員,那些人都不是什麼好貨色,即便你是狀元郎,若是惹他們不快,憑他們那小人之心,三寸不爛之舌,便能讓你日後仕途不順,乃至與官場無緣。
所以說,那天他的行為可謂是大膽,也幸好有李淵在場,看到報喜官員臉色不善,連忙一頓好吃好喝伺候,說盡好話,報喜官員這才有了好臉。
那日,他從楊府失意而歸,李淵向他抱怨了幾句,他當場發作,將李淵罵的狗血淋頭,他的確是發洩了,全然不顧李淵當時的臉色,揮袖離去。
事後想起,他覺得自己對不起李淵,最起碼,李淵沒有做錯過什麼,從小到大,李淵一直謙讓這他,他竟然罵了他,言語不可謂不激烈,不難聽,可那時李淵只是默默聽著,沒有絲毫反駁,那是他這輩子唯一一次罵人,而且還是對自己的好友,以前哪怕是李淵做的再過分,他也是好言相勸,從沒有想過罵他。
那一次大罵,他原以為李淵會與他形同陌路,卻沒想到第二天,李淵一大早就將他從床上拽起來,說什麼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帶著他去了李淵最不喜歡去的聚賢閣,用李淵的話來說:那裡面算是隻會咬文嚼字的書生。他沒想到李淵會待他來那裡,又是驚訝又是高興,情場失意的鬱悶稍稍壓下,為好友的關心而竊喜。
“你不生氣了?”
李淵莫名其妙瞪了他一眼,“我生什麼氣,整天就會胡思亂想!”
他啞然失笑,有好友如斯,他之幸也。
門外一陣喧譁,將郭書衡從回憶里拉回來,他和戀戀不捨放下美食的李淵看向門外。
小童跑進來,高興的手舞足蹈,“衡少爺,宮裡來人了,快去接旨!”
被小童拉著衝出房門,郭書衡還有些莫名其妙,宮裡來人,做什麼?
郭書衡隨著左相一家跪在地上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探花郎郭書衡,有左相之風,右丞之智,今,令郭書衡拜尚書令,從三品,賜黃金萬兩,欽此”
左相捅了捅還在震驚中的郭書衡,做著嘴型道,“接旨啊!”
郭書衡這才醒悟,連忙接旨,“謝主隆恩!”
眾人就要起來,頒旨的馬公公從衣袖裡取出一道聖旨,笑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