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分憂,為民解難”賑災義賣的言家耀輝手頭上自然有若許資源,何況還有言家小六的幫襯,遠在塞北的江夫人對京中態勢,可是瞭然得很。
看著眼前達貴名錄,執事們猶豫了,山長則毫不猶豫,解決此難,來再多的儒生,可沒半點作用,只有將京中顯貴們繞進來才有更多助力。山長示意服侍在一旁的弟子去準備筆墨,時辰不早了,京城可不是鄉野村寨,要是不趕著時間儘快謄寫,儘快轉送出去,錯過了今天,明日將有怎麼樣的變局,可就說不準了。
“三公子對辯題,可有什麼建議,以便寫入柬帖中。”等著弟子們準備筆墨的空檔,山長詢問。一旁翹首期盼的眾書生們再次緊迫起來,選題是否妥當,是能否取悅上意的關鍵,萬萬敷衍不得。
“今日耀輝此行一應行程皆記錄呈送了永固王府,耀輝想,若是由得王爺提點賜題是再好不過。若是不能得,耀輝倒有點小小的建議,以‘忠君’,‘至孝’為題,如何。”收斂含蓄,言耀輝直言道:“千古史料皆有證明,但凡用上‘忠君報國’‘百孝為先’等等名目說事,就算不成事,也難挑出茬。”
……沒錯!
簡陋的廳堂內頓時一片明朗,山長抬眼向言三郎微微一笑。忠君報國,被朝廷再三嘉許的言三和蕭泓就是辯證現成的例子,此議不但可以幫助了眾人脫困,更會讓言三脫困,至少只要參加此議的,此後不但絕難對言三郎有所鞭撻,還得為言三的聲譽負責。
迎著山長了然的笑意,言耀輝微微前揖,一派坦蕩。要最快解決風華樓危局,除了這個法子,再無其他,就算那些牽連於此計程車族公子千百不甘,只要想脫身此難,就拒絕不能。誰個心底裡沒有自己的算計,若是沒點利益,誰個會白做。他所提議的此議,只是各取所需,他要保身,保聲譽,他人何嘗不是為了保得前程和性命。
對言三少的小九九,書生們皆刻意得忽略了去。相互對視,面色間滿是跳躍的驚喜,剛才言三少所言,此事已經傳報於那永固王爺?!相互確認著的儒生們全部挑動了,興奮了,有晉魏遺風的永固王爺不但是天下名是效仿的楷模,更是天下儒生敬仰的賢德親王,若能參與得永固王爺親呈辯題,就算不能脫出此難,也是心滿意足,死而後已了。
知曉了言三少已經將此舉通報了士族楷模的永固王,適才還有所猶豫的執事等等,皆振奮驚喜,有了永固王爺的名頭來號召,此事只怕想不成功都難。
第九十七章
如此一個任誰都能有所獲益的滿盤皆贏的上上策,眾人們再無頹唐,紛紛挽起袖子,研墨的研墨,添茶的添茶,按照名錄,細細謄寫起來。悄悄看著名錄上一個個身份顯貴的名號,咋舌之餘,更添底氣。
言耀輝抿著茶,靜靜等候著。只待走出這個深巷,將拜帖遞送出去,這件事就算成功了一半了。
就在忙碌間,前外陡然傳來了陣陣喧囂,聲響之大,引得廳堂中的眾人都頓住了手中忙碌的活計,抬頭往門外看去。
幾乎在此同時,一直守著門檻口的兩名隨從迅速回手打了個手勢,之前消隱在小院上下各處的身影全部出現在明處,有的守在堂前,有的直接飛身上了青牆,手中的短刃若隱若現著寒光,此刻,聽得仔細,那陣陣喧囂居然是聲聲廝殺……非^凡^
出了什麼事!眾書生們驚惶了,莫不是刑部著人來提審他們……,不對,刑部提審他們,只需直接鎖拿就是,怎麼會有人為他們抵制,驚擾的眾人均想到了剛剛出了去的蕭將軍,按照腳程,應該還沒有完全離開這個巷子才是,這聲聲廝殺,難不成是蕭將軍有所不測?!
眾書生們連忙看向言三少,言三少輕輕轉動手中的水杯,臉上沒什麼變化,一如既往的和熙溫婉,但現在卻再也無人敢共鳴了。
很快,他們就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了,衝破擋在院門的侍衛阻攔的兩個身影正是蕭泓的親隨。匆匆折返的兩人面色凝重,隔著廳門,沉聲道:“大公子的吩咐,著我等守衛三少安平。”
近了,看得清了,剛才同蕭泓離去的兩人衣衫濺著的血,究竟巷道里發生了什麼?耳畔鐵器擊打聲聲,愈加激烈,眾多疑惑填滿胸腔,心間免不得陣陣惶恐。
攔,不攔,都是兩難。在院外排開的四名江氏護衛齊齊看向廳堂內的言三少。
被守護在廳堂內的言三少微微點頭,門廊外的漢子們立刻放了行。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正好向他們細細詢問一二。
一跨進廳門,蕭泓的親隨中一人疾步趨前,厲聲切切,“有人慾刺殺我家大公子,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