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3 / 4)

剛烈如己的要麼一刀捅了皇帝同歸於盡,要麼老老實實本分做人,再不濟也可以自盡了事不拖累族人,何必虛以委蛇折騰自己?

八福晉想的沒錯,可那都是女人內院的手段。要麼安於現狀不爭不搶,要麼全力一搏椒房專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只要不真是一刀捅了丈夫,再失寵也不會禍及族人身上,反之倒有可能。

她忘了自己丈夫面對的敵人不是甘心退讓就會罷手的人。

不能退,不能躲,不能活,不能死。

胤禩心力憔悴,不想多做解釋,也有不能解釋的苦衷。他只是說:“再隔十日,讓人另外尋了路子將話放出去,就說官員任免升遷,皇上都要垂詢年將軍的意思,就連處置附逆罪臣阿靈阿一事,也是聽從了年大將軍的諫言。”

八福晉疑惑:“可這些都不是謠言,都是真的!”

胤禩這次有心替她解惑:“宮裡那位自己可不這麼認為。同樣的話兒從別人嘴裡傳進耳朵,總是最能惹人胡思亂想。”老四會欲加之罪,他自回敬捕風捉影。你想辦年羹堯,弟弟替你點一把火,也算得上為君分憂啦。

……

坐鎮京城的皇帝除了給先帝祭陵之外從不出京,連祖宗傳下來的木蘭秋獮的老規矩都以守孝和國事繁忙推諉了去,更別說蒙古圍獵與八旗會屯了。

其中緣由不過有二:

一是皇帝騎射功夫只能夠看,要真論馬上拼殺,連破了面相的老五允祺也不如。木蘭秋獮之時,要是皇帝在臣下面前拉不開七十的弓、開箭射不中鹿豈非讓人笑掉大牙?總不能說一句重來再射一回?

二是胤禛怕暗殺,怕得要死。

有句話叫心中有鬼,又有一句話叫疑人偷斧。

皇帝雖不出京,但遍佈各省衙門京畿重地的黏杆處也不是吃素的。坊間流言很快被整理成冊,迅速並且高效地出現在皇帝御案之上,將皇帝與年大將軍不可不說的故事娓娓道來。

皇帝憤怒地砸了一個筆洗並一個茶缸,那個筆洗是怡親王新孝敬上來的,還沒撐過一旬。

胤禛的第一個反應自然是老八又在背後興風作浪,但他立即否定此種可能。他要處置年羹堯的事情並未瞞著老八,他實在沒必要多此一舉推波助瀾。這幾日王府眼線奏報,老八乖得很,每日賜下的瓊玉膏都按時服用,賞的御膳也總會多夾幾筷子。劉聲芳的脈案也能佐證老八一心養身的傳言。

年羹堯倒了誰人受益更大?

隆科多?

隆科多的確嫌疑最大。不過十月的時候他剛將年羹堯的小兒子過繼給了隆科多做世子,這兩人也算被綁在了一起。

隆科多會為了打壓對手自傷八百?

想起被隆科多犧牲掉了佟國維,皇帝忽然不肯定起來。隆科多不僅是株牆頭草,更是心思陰暗能出賣老父,是與不是都不能留!

再來還有誰能受益?

皇帝又想到了一個人。他的確很信任十三,但也不會毫無保留,相信老十三也一樣。

作為皇帝,他給了十三知遇之恩;作為兄長,他也盡了提攜之宜。整個大清找不出比他更受皇帝恩遇的王爺,就是皇考對裕親王也是不能比的。

一直以來,皇帝明白自己的刻薄名聲在外,為了壓倒股謠言皇帝拼命捧出一個無上尊榮的怡親王,這是事實,無可辯駁。當年廢太子時的腌臢事,誰沒有參一腳誰沒有旁的心思?

在皇帝看來,他並非只有十三一個選擇,而老十三卻只有他一個伯樂。

最直接的證據,是老十三在搜繳老八老十四一黨罪證時格外賣力。查抄老十府邸更是面面俱到,當真做到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阻截老十四與老八之間鴻雁傳書更是比朕的黏杆處還得力。

如此迫切的證明,要麼是順著朕的意思討巧買好,要麼是害怕強勁對手有朝一日起復翻身,重獲聖寵,威脅自己。

那麼是老十三感受到來自年羹堯的威脅了?

回想這幾日老十三遞的摺子盡是祥瑞之兆,什麼玉米一棵四穗,稻禾徑高數尺,林林總總。的確有討好的嫌疑。

皇帝恨老八從來都不把自己的加恩往好處想,他自個人卻喜歡關起門來用最陰暗的心思揣摩別人,並且順著這個思路將其行為合理化。

將可能名單過了一遍,皇帝暫時放下。不管怎麼說,處置年羹堯才是當務之急。皇帝於是頒下密旨,命手下人兵分兩步:一是查證留言是否屬實;二是深入西北四川走訪,將年羹堯平素行至速速報上來。

做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