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足球時代的發展,在六十年代後,這種單調意義的中鋒漸漸消失了,雖然還是有球隊有設立‘中鋒’位置給專門的球員,但很多球迷還是對中鋒的存在爭議,這和足球發展中,後來的陣型發展有關。
曾經,傳統意義的中鋒在一支球隊裡是絕對的支柱!
比如巴西的球王貝利、迪斯蒂法諾,尤西比奧,全都屬於中鋒,這些極為出色,一支國際強隊的明星人物都是傳統的中鋒,在當時,傳統意義的中鋒作用非常重要,而隨著足球陣型的發展,作用單調的中鋒漸漸被取代了,取代這個位置的是‘內鋒’和‘外鋒’。
巴西隊是第一個詮釋‘內鋒’概念的球隊,曾經1958年世界盃,他們採用了424陣型,完美的詮釋了‘內鋒’的概念,‘內鋒’除了具有中鋒原本的得分功能外,還有傳接球、配合、推進等諸多作用,只是後來漸漸的足球專業人士發現,‘內鋒’仍然不足以跟上足球陣型發展的腳步,而且有發展為支援型和創造型的趨勢,嚴格的來說,到了現代,‘內鋒’這個位置已經消失了。
曾經出色的梅阿查,普斯卡什,柯奇士以及斯基亞菲諾這些國際球星,論位置來說,都屬於‘內鋒’。
而另一種和‘內鋒’發展來源相同的則是‘外鋒’,顧名思義,這個位置同樣是鋒線球員,曾經的亨託、馬修斯都屬於‘外鋒’球員,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位置也算是消失了,演變為邊鋒和邊前衛。
現在球場上,阿蘭·希勒位置的定義,就是現代的‘戰術性中鋒’,這種中鋒可以說是球場上的‘藍領工人’也不為過。
希勒不僅要策應球隊的進攻,而大多數時候他是拿不到球的,儘管如此,他還需要用不斷的跑位拉扯利物浦的防守空間,並且吸引對方注意力,讓對方不得不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