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感念早年馮雲山對他們的照顧,紛紛表示願意留下這個馮氏的血脈並保護她,當時的村長還特別做主,把馮僧驕娶進門做了自己的兒媳。馮僧驕便自此紮根在稻花村。
而當年石達開乃是受馮雲山提點,馮雲山對石達開不止有知遇之恩,更有父子情誼,那時石達開尚且不足二十的年紀,自己的小女馮僧驕不過十五六歲,馮雲山便想把女兒許配給石達開。只是礙於兩人都小,便沒有明面上說開,石馮二人心中也都互相有意。
誰曾想馮雲山一朝戰死,家破人亡,馮僧驕流落在外,為了保命,也只能委身於山野農人,與石達開那沒有說到明面上的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石達開在馮雲山死後,找到了馮書橋並認作義子之後,其實也沒有停下找馮僧驕的腳步,只是誰也想不到馮僧驕會嫁到那麼偏遠的一個小山村裡。直到多年後,石達開領兵經過大定縣,無意間闖入稻花村,才發現馮僧驕居然在這裡淪落成一個村婦,當年嬌小可愛的馮家小妹,彈指一揮間變成了一個苦心苦臉的婦人,心中百感交集。
好在石達開天性灑脫,很快便也想通,還安慰馮僧驕要樂天知命,在這小村莊裡平安穩妥的度過一生,未必不是一種幸福。為了成全少小時期的戀人,石達開和馮雲山一樣,下令不許在稻花村徵兵。
為此,馮僧驕帶領村中婦人,將自己釀造的稻花酒取出,宴請石達開和他的部下,也就是在那時,石達開寫下了那首氣勢磅礴的詩來。
石達開離開之時,想到自己已然無後,又把馮書橋當做親生兒子看待,便索性將身上的一個機密,留下一半給了馮僧驕,讓她永世保守這個秘密,就算自己死了,也要留給後人,以便將來馮氏後人找上門來的時候,能夠繼續守住這個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