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3 / 4)

以備爭取區域性的或幾個地方的武裝起義。三是“支援與鞏固現有後方據點,並建立新的後方據點,以備長期抗戰等等”。

此時已經犧牲的楊靖宇,是不主張“過蘇聯”的。1路軍的失敗,表面上看是因了程斌等人的叛變,究其根本還在於“遍地的‘集團部落’”。2路軍在吉東處境日益艱難,原因也是如此。北滿聯軍主力不得不西征,也是同樣的原因。

1940年1月20日,《東北抗日聯軍概況》在介紹5軍“部隊狀況”時,說:“該部隊仍然是黨有利的鬥爭基礎,工作活動的骨幹部隊,黨員佔50%以上,戰鬥員完全是三年以上的老隊員。”就是說,5軍已經3年未能補充新隊員了。

有人認為,如果抗聯不撤退到蘇聯,最後可能沒了。

1路軍、2路軍可能是這樣,3路軍應該有所不同。

經過兩年來的鬥爭,敵人雖在西荒加強了統治力度,比起南滿、吉東還是閒散些。而且,西荒地域遼闊,迴旋餘地大,一些地區仍未建起“集團部落”。在《金策意見書》中,他就提出“避開舊區”,“突開新區”,“利用今年青紗帳遠征到景星區去建立新的根據地”——前面已經說過了。

3路軍在西荒也犧牲了許多高階幹部,像許亨植、馮治剛、張蘭生等等。所屬各支隊傷亡也很大,一仗傷亡幾十人也不鮮見。但是,因為可以接近群眾,隊員就可以補充,而不至於越打越少,直到打光。自然,衣食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在同時期的檔案中,1路軍、2路軍多的是“生存”、“儲存”,3路軍則是“儲存”,還有“發展”。

一個最明顯而簡單的事實是,1939年後,1路軍、2路軍再未打過縣城,3路軍在西荒攻破3座。

還有,同時期南滿、吉東的地方黨,或者上隊了,或者難以開展工作了,北滿卻在訥河、肇州建立工委、縣委,並給予遊擊運動強有力的支援。

有老人說,金策是深謀遠慮的有主見之人,並非腦瓜一熱就我不走了,與東北共存亡了。

又說,南滿、吉東的鬥爭環境太殘酷,1路軍、2路軍“過蘇聯”是對的,為黨、為抗戰、為後來的解放戰爭儲存了實力。但是,北滿的情況不一樣,馮仲雲,還有一些人,都認為3路軍在西荒可以堅持。1路軍、2路軍、3路軍西征,都有留守部隊,既要開闢新區,又不放棄舊區,為什麼“過蘇聯”就得一刀齊呢?

還說,金策是北滿省委書記,應該說他的崗位就在北滿。他留在北滿,這本身不就是一種象徵,讓老百姓看到點光亮嗎?都“過蘇聯”了,算怎麼的?

金策一行10人,是1943年10月底(或11月初),從鳳山縣東北岔踏上“過蘇聯”之旅,到達黑龍江邊已是1944年了。

1939年10月21日,《金策給高吉良、徐澤民等的信》中,在傳達了北滿省委和總指揮對12支隊的指示後,一向沉穩、持重、不動聲色的“老金策”,突然寫道:

三路軍萬歲!北滿黨萬歲!

第54章 抗聯教導旅

蘇式軍訓

1942年8月1日,抗聯教導旅正式成立。編入蘇聯遠東軍序列的教導旅,其正式番號為“蘇聯遠東紅旗軍步兵獨立第88特別旅”,對外番號是8461步兵特別旅。蘇軍為區別東歐一些國家在蘇聯組建的國際旅,又稱其為中國旅,或中國特別旅。

據說,成立教導旅是斯大林親自批准的。原報方案是教導團,斯大林認為一個團的供應標準太低,改為旅。

教導旅1500人,其中抗聯人員643人,共編為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營、1個迫擊炮連。每個步兵營有兩個連,單號為中國連,雙號為蘇聯連,每連3個排。蘇聯連即由蘇聯人(多為遠東少數民族)組成的連隊,無線電營則由雙方人員共同組成。

旅長周保中,政委(後改為政治副旅長)張壽海В�甭貿ぁ⒉文背の�樟�耍�輩文背ご奘��ú⑷溫玫澄�榧牽��4個步兵營和中國連的軍政主官都是抗聯人員,副職為蘇聯軍官。1營營長金日成、政委(後改為政治副營長,下同)安吉,2營營長王效明、政委姜信泰,3營營長許亨植(後為王明貴)、政委金策,4營營長柴世榮(後為姜信泰)、政委季青(後為姜健)。無線電營多為蘇聯軍官。旅長、政委軍銜少校(後周保中晉升中校),副參謀長和營長、政委為大尉,連一級為上尉,排長為中尉或少尉。

旅司令部設參謀部、政治部、後勤部,馮仲云為政治部新聞科長,陳雷為政治部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