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當團長呢?張旋風的意見是王永江,或者楊樹明。
王永江不同意:俺和老楊當這個團長沒問題,可咱們一進門就把人家的家當了,這話好說也不好聽呀?俺說還是讓孫仁宇當團長。一來他的隊伍人最多,別的隊伍說不出什麼。二來不讓他當團長,他心裡不樂意,當團長才能好好給咱幹。三來能夠影響別的山林隊,有利於以後拉隊伍。這一條最重要,咱們得把眼光放遠些,不能就看到眼面前這一個團。
楊樹明說:俺看這個人不大地道,怕是靠不住。
張旋風說:這個人舊軍隊意識很重,俺看“懸得乎的”(不牢靠)。再說了,省委、縣委都講要保證黨的領導,把1000多號人交給他,黨的領導怎麼辦?
王永江說:在舊軍隊擼槍桿子的,誰還沒點兒舊意識?他當團長,他聽咱們的,這不就是黨的領導嗎?
張旋風說:你在背後領導他,名不正、言不順的,早晚是個事兒。
楊樹明說:這事得往細裡琢磨琢磨。
王永江急了:看你們倆娘兒們家家的,這事就這麼定了,出了問題俺兜著!
三個人中,這時上級並未明確誰是負責人。王永江馬列水平高,當年在東北軍時官也大,處事果斷,無形中也就成了領導,他也常把“出了問題俺兜著”掛在嘴上。
轉眼就看大雪飄飄了。
東北人講究貓冬,鬍子也貓冬,這是老輩子傳下來的規矩,更是東北的自然環境使然,老天爺叫你貓冬。南方四季如春,一年種兩季,腳後跟攆腳指頭地忙活。這東北,特別是北滿,一年中半年時間大雪封山捂地,莊稼上場、進倉了,莊稼人就貓冬了。鬍子打家劫舍,從春忙到夏,樹葉落了,腰包鼓了,就“插槍”(把槍藏起來。把槍用槍油擦拭,或是把蜂蠟融化了內外塗遍,用油布包上幾層,裝箱埋入地下,幾年都不會損壞)回家了,或是尋個地方吃喝嫖賭去了。第二年開春天暖了,再回來重操舊業。較大的隊伍有山寨(鬍子稱“底窯”),鬍子頭有的在山寨貓一冬,有的也下山花天酒地。當然,也有春夏秋冬連軸轉的。東北的冬天太冷,伸不出手。而且大雪鋪地,官兵很容易尋著腳蹤找到你,危險性大。可若“年景”不好,之前收穫不大,連年都過不好、過不去,那也就顧不上這些了。這本來就是個腦袋掖在褲帶上的營生。只是眼下兵荒馬亂,鬍子一幫接一幫的,這營生就不大好乾了,老輩子傳下的規矩就不大好使了。
“高粱割(音ɡá)了,義勇軍垮了。”在當年的資料和如今九十歲左右的老人口中,都能聽見這句話。風起雲湧的義勇軍是被日軍打垮的,也是因為軍餉無著、衣食艱難,被1932年的嚴冬擊垮的。
孫仁宇是秋天拉隊伍上山的,山大王還沒怎麼當出感覺,那人就一陣陣開始發抖了。幾百弟兄的棉衣還沒著落呢。這位原東北軍的連長,能被王永江說得熱血一陣陣熱起來,不光因為之前打過日寇,還因為想靠共產黨的力量,幫他熬過這個冬天。倘若像那些老山林隊那樣插槍貓冬,明年春天,這些弟兄還能回來嗎?他心中沒底,說不定就散夥了。這種心理,在這個團其他幾支同樣經歷的隊伍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
王永江很急,不斷向縣委報告、求援,縣委也一樣著急上火。1000多人的隊伍,一半左右沒穿棉衣,那種環境、條件,發動群眾緊趕慢趕,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幹出來的呀!
就在這時,駐依蘭縣城日軍派人送來勸降信,答應保持原隊建制,官升一級,還發“獎金”。
“假投降”的意見,不知道是誰先提出來的,反正孫仁宇是極力贊成。
王永江不同意:孫團長,咱們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這種事不能幹。
之前一直挺聽話的孫仁宇,這回不聽擺弄了:不幹也行,你說怎麼辦吧。不搶不奪不綁票,這是你宣佈的紀律,那也得有個進項、財路呀!草爬子光吃不拉,人能光拉不吃嗎?你說咱們打日本子,搶奪日本子的,這話沒錯,可弟兄們凍得剛出殼的雞崽子似的,這日本子怎麼打?假投降,糊弄它一把,白撈它一把,有什麼了不起的?它日本子不也是一個雞巴倆卵子嗎?去趟依蘭城,就得隨了它呀?俺孫仁宇也是七尺男兒中國漢,也打過日本子!
能言善辯的王永江,就有些無言以對。
沒收日寇、漢奸的財產,用作抗日經費,這是後來的事。那時候有句像口號又不是口號的話,叫“不搶不奪”。不光湯原地區,整個北滿,還有南滿,在游擊隊初創時期,都這麼講。紅軍怎麼能搶奪老百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