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東北鬍子源遠流長,究竟始於何時,筆者請教過一些專家,難有定論。比較一致的見解是,絕對數量不好說,按人口比例,在近現代史上,在東北被稱做“鬍子”的土匪,應為全國之冠。而且,一位鬍子出身的人物能夠成為“大帥”、“東北王”,並控制北洋軍閥政府,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還有被稱為“輔帥”的張作相,以及後來江橋抗戰的民族英雄馬占山等等,尋到根頭,都是鬍子。榜樣的力量即便不是無窮的,也是很大的。不能金榜題名,那就當鬍子,受招安,當大官——這也是東北鬍子多的原因之一。

還有日本鬍子、白俄鬍子。一些日本浪人,有的是追求或嚮往殺人越貨、恣意妄為的鬍匪生涯,並幻想以此出人頭地,有的是犯了罪鋌而走險,有的還有陸軍情報部門的背景。他們想方設法加入綹子,也學得一口黑話,與中國的鬍子首領歃血為盟,結拜兄弟,有的還當了頭目。像報號“紅顏龍”的山本重太郎,報號“小白龍”的小日向白郎,報號“鐵甲”的根本豪,還有女鬍子頭“滿洲阿局”等。從日俄戰爭到“九一八”事變,這些從裝束到語言都難看出是日本人的鬍子,操縱、利用鬍子,成為日本政府和軍部推行大陸政策的別動隊。白俄鬍子,即蘇聯十月革命後逃到東北的白俄匪幫。“九一八”事變後,一心恢復昔日天堂的這幫東西,把希望寄託在日軍北進上,死心塌地效忠日本,抗聯沒少與這幫東西作戰。

為什麼東北管土匪叫“鬍子”呢?有關專家和民間老人說法不一。一說是打家劫舍前要化裝,把自己搞得青面獠牙,頭髮、鬍子染成紅色。後來有了火藥槍,為了防火藥、鐵砂倒出來,槍口要塞以紅纓,作戰時將其拔出來順便叼在嘴上。所以,最初的鬍子,據說是被稱做“紅鬍子”的。一說是最初的鬍子都留長髮長鬍子,既能鎮駭對方,又可掩蓋真面目。雖然有幾代為匪的鬍子專業戶,畢竟多數人遲早還要回家過日子、做好人的。那時沒有透明絲襪什麼的套在頭上,滿臉鬍子一刮回家了,就是最便捷的整容術了。一說是滿清入關後,漢族移民漸多,並帶來比較發達的農業、商業,富有階級就受到搶劫。歷史上,漢人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人”,這些搶劫者就成了“鬍子”。還有一種說法,一是顧名思義胡來,胡作非為,二是用“鬍子”形容其多。一位在海內外頗有影響的民俗學者,乾脆用了這樣四個字:“遍地都是”。

“九一八”事變後就“遍地都是”,用老百姓的話講叫“遍地起鬍子”。

有資料稱,事變前遼寧全境鬍子為1800餘人,事變後一些地區一個縣就不止這個數。像興京縣,多則幾百人,少則十幾個,光有字號的鬍子隊就30多個。

把義勇軍一竿子打入鬍子之列,顯然是錯誤的,而且屬原則性錯誤。“九一八”事變前,稱“山林隊”也好,叫“鬍子”也罷,就是鬍子。當然也有區別,有的只綁大戶,有的連窮人也一樣禍害。事變後就不同了,各種抗日武裝統稱義勇軍,包括鬍子。有的真抗日,有的一邊抗日,一邊發財,有的是打著抗日的旗號打家劫舍。“海倫經過長時間的義勇軍蹂躪”,“他們對於反日軍之土匪行為,將有深深的增(憎)惡”。這類文字在當時各地黨組織給省委的報告中,不時可見。1933年5月,湯原中心縣委在給省委的一份半年來的工作報告中說:“有一次,離鶴崗郊外三里地,一個人空手就繳了四個日軍的械和打死了三個日軍”。這雖然是個極端的例子,卻也讓人想見城外是誰的天下。

關東這片黑土地,雖然鬍子不斷,到了還是難免兩條道,或者被剿殺,或者被招安、收編,吃官飯。這招安、收編,一怕繳械,二怕編散。繳械,沒了槍桿子,就像老虎沒了牙,編散了,弟兄們抱不成團了,那早晚還是一碼事。當年王德林嘯聚山林,地方官員誰也不敢打他,張作相就是以原班人馬一個不動、一槍不繳為條件,將其收編為13旅63團3營的。如今小鬼子也來這一套,嘴上說得好,誰知安的什麼心?

湯原地區幾十支義勇軍、山林隊中,較大的是“屠旅”和5團,原來都是馬占山的東北軍,有的投降了,有的成了山林隊,有的拿不定主意。當鬍子不容易,投降不甘心,還怕被繳械。有的就跟日本人談條件,談成沒談成,投降不投降,暫時原地駐防維持治安,彼此都沒底,麻稈打狼——兩頭害怕。5團投降時,日軍到駐地舉行儀式,點名,一個營長突然拔槍射擊,一些弟兄也紛紛出手,打死4個日本軍官,其中少佐、大尉各一,另有10餘士兵。鬼子也有防備,機關槍掃起來,打死30多人。5團降的降,散的散,有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