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不好,給人使用卻變得可以接受了!”

他的話語中絲毫沒有挖苦意味。實驗室關閉,不再研究老鼠,亞歷山大開始轉向研究歷史,檢視失傳已久的文化,採尋其中的線索,瞭解為何有人會成癮,有人不會。他發現在許多時代,物質成癮的現象幾乎不存在,這讓他感到相當有趣。例如,加拿大的印地安人還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時,物質成癮的比率幾近於零。而英國在工業革命劇變之前,人民務農維生,與土地共存,那時候幾乎沒有物質成癮的問題。

亞歷山大發現,成癮比率提高,並非因為藥物更容易獲得,而是人心彷徨,不知何去何從。“20世紀末,無預警裁員增加,社群聯絡變得薄弱,人際關係急劇變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瓦解,工作、技術、語言、國籍、意識形態不斷改變。價格、收入及社會互動都不穩定,就連最重要的經濟體系也未必能維持良好的運作。有錢沒錢都一樣。人心錯亂,引發了更大的混亂,而且波及脆弱的人際互動網路、社會與實體世界,就連維繫心理社會平衡的精神價值也難以倖免。”亞歷山大說,失去這些重要的力量,人類就像籠中之鼠,社會失調,心無定向,人們盲目尋求慰藉,不管能否從中得到實質的滿足。

追根究底,亞歷山大顯然放棄了過往的信念,成為了傳統的捍衛者。多年來他不斷提出前衛激進的質疑,卻得到如此保守的結論:我們應該重視人際關係、愛、情感以及由友誼、家庭及工作構築成的生活模式。現在,亞歷山大在溫哥華島上的小農場悠閒度日,寫作著述,過著簡單的生活。

也許他該邀請總是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克雷勃一起來此度假。亞歷山大相信惡劣的環境導致成癮反應,克雷勃相信決定因素是接觸這些藥物的機會。兩人到最後卻目標一致:維繫社會結構的穩定,用家庭取代幫派,迴歸傳統,為貧乏的文明指引方向。克雷勃這樣寫:“我們應當致力於消除藥物濫用與成癮現象,使其減至最低程度……美國社會應致力於讓所有公民有發展天賦的機會。”亞歷山大說:“我們只有教導兒童重要的文化遺產與中心理念,才能有效減少心理病態的可能。”兩人最後都談到了人的尊嚴,也都深信不疑。

那隻海鷗,長著雪白晶瑩的羽毛

我希望能提出具體明確的結論。儘管本章討論的是具體的物質,但最後的結果卻虛幻不定,彷彿吸食鴉片後的夢境。根據“實驗結果”,艾瑪服用鎮定劑是為了緩解痛苦,而非追求快樂,所以她應該不會上癮,但她卻上癮了。根據“實驗結果”,我先生不斷接觸藥物,應該會成癮,但他卻沒有。克雷勃主張,成癮比率會隨接觸機會增加,且提出資料來印證。亞歷山大則說,假如他所言屬實,種植罌粟花的國家,其人民應該都會上癮,但事實並非如此。到底有誰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我決定親自體驗。樣本數:1,假設:無。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身處牢籠。我家很寬敞,生活美好,人際互動頻繁且健全,但我是自由經濟體系裡的小卒,和這年頭的其他人一樣彷徨錯亂。我沒有宗教信仰,不是大家庭。我打算和亞歷山大的老鼠一樣,連續57天服用氫嗎啡酮,然後停藥,看我會怎樣。

我吞下兩片,再加一片,應該夠了,我興奮起來。微風輕拂臉龐,感覺很舒服。停車場上有隻海鷗,長著雪白晶瑩的羽毛。我頓時覺得那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鳥。

3天過去了,4天過去了,一切都很好。一連好幾個星期,我在晚上服用含鴉片成分的藥物,對著月亮發呆,想著好笑又甜蜜的事情。白天,我仔細觀察自己,我看起來像一個期待夜晚到來,服用萬靈丹的人嗎?我渴望那東西嗎?我尋找渴望藥物的徵兆,就像我在懷孕初期,隨時注意異常的疼痛和痙攣,因為那可能是流產的前兆。我開始胃痛,對我來說,嗎啡是種怪異的甜點,不好吞,也不好消化。到最後,我寧可和朋友吃飯,也不想為一隻海鷗而感傷。14天后,我突然停止服藥。我有些焦躁不安,還有點鼻塞。不過也許是被女兒傳染了感冒!

以下是我這次實驗的心得。看你喜歡哪一個吧!

嗎啡不一定會導致成癮反應,而對於戒斷期間的生理反應,確實存在過分渲染誇大的現象。

克雷勃也許會說,我的基因健全,所以成癮的可能性不會提高。

我並未進展到注射藥品的程度,所以快感不會提高,內側前腦束也沒有受到密集的刺激,所以沒有任何風險。

我不置身於人群,也不在牢籠中。

挑一個,或是都不要。我也搞不懂,只覺得累了。我要回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