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妖問道:“玄陰池聞知離此不遠,一個青蛙有何計能?”老蠹妖道:“口說無憑,我與你且到他處,會面自知。”乃同眾蠹前走。
卻說三藏押著馬垛,行者、沙僧挑著經擔前行,八戒在後使性子,沒好氣的埋怨道:“齋飯到嘴,又疑甚麼妖怪?就是妖怪,我們且吃了他飯,再作理會。若是妖怪成精,恨我那寶貝兒繳還在佛庫;若是在身邊,怕甚麼成精妖怪?”只這一聲“寶貝兒繳還”,行者聽得,他想起繳還金箍棒,不得稱心降妖,一時機變頓起,歇下經擔,跳在半空。往後樹林一望,那裡有個草屋婆子?下地來向師父道:“果然是妖怪變化,愚弄我等。倒是師父不曾吃他愚了。此去前途須要謹慎。”按下不提。
且說靈山腳下工真觀裡有一位大仙,道號復元。修行年久,陳籍古典,堆積甚多。故此生出這蠹妖,三次食了神仙字,化為脈望,成了精氣;與觀後一口青,草塘中,一個老蛙粘結為交契。後以塘水涸淺,存留不住,乘風雨遠走到天竺地界山村,有一地名叫玄陰地。這池雖在山村,倒也有些好處。怎見得?但見:一灣綠水,數畝方塘。近現似一鑑宏開,近玩有源頭活潑。碧澄澄清光相映,知是月到天心;文皺皺波浪平紋,不覺風來水面。傍依山勢,縈繞長堤。樹影倒垂,鳥鳴幽喚。有時魚遊春水,忽地蛙鼓夕陽。正是:無人飲馬濤方靜,有客攜壺景方幽。
老蛙精到了這地中,生長年久,聚積了無數青蛙。本是吸清流而啖弱草,藏幽壑而伏深泥。只因老蛙一日在路間,遇過客車轍,他悻悻不讓,怒氣當前。那過客見其勇猛,回轅避去。後來又遇了月中金色蝦蟆,教他吐納變化之術,成了仙道,游到越國,遇著越王勾踐。他不肯讓路,忿怒而立,似有戰鬥之狀。越王勾踐不敢惹他反贊他,唱了一個喏。他遂逞其技能,鎮日與眾蛙聲叫,當作一部鼓吹。
此日正鳴於水側,忽然老蠹妖到了池邊,叫一聲:“蛙哥,安樂麼?”老蛙聽知是蠹友,忙住了鼓吹,上得池來,幻化人形,彼此相敘間闊。老蛙乃問蠹妖近日行徑,蠹妖道;“小弟不才,靜守陳跡。近遇東土僧人,取得靈山如來真經回去。我等幹載奇逢,若得咀嚼了片紙隻字,便得長生人世,種種不絕。無奈力量對比懸殊,昨因僧人吟詠動心,遂變化兩個秀才,與他聯韻賦詩,指望經文開櫃,誰想空費心思。今又變化草屋蠶桑,謀之入櫃,又被他識破。想那唐僧文雅,還可以柔道計誘。只有三個徒弟,生的面貌異樣,常懷著拿妖捉怪之心,不敢慢易惹他。故此特來計較個謀畫,想蛙友才能勇猛,必有高見,能開的他經擔;或拐奪他的櫃包,也不枉了生在這靈山腳下。”老蛙聽廣道:“小弟量同鼠腹,見本井底。縱有一分勇猛,不過怒背螳螂。有何本事,敢阻奪經便是奪得經文,汙泥深水之間,得之無用。”蠹妖說道:“蛙兄,那裡知真經?找輩得以咀嚼成仙,你等聽聞了義入道。小弟來時,也曉得你不能奪得他經擔;但依我看來,還該遠避了他們方得安穩。”老蛙道:“奪不得也未可知,怎麼遠避他?”蠹妖故意激惱他道:“聞知他三個徒弟,內中一個豬頭嘴臉的,曾嗊淤泥河,蝦兒、的兒,一個也不饒。”老蛙笑道;“他一個取經人,如何嗊泥?”老蠹妖道:“他連一條屎稀洞,也嗊了過來;希罕那淤泥河了?”蛙怪聽了道:“這等說,等他來。待來試試手段。”乃分討部下眾小娃,齊齊聚集,待取經僧人來到,先搶他的包櫃,丟入深池;然後再與他講話。蠹妖道:“妙計、妙計。經文投入溪水,他們必要開封,那時我們方可乘隙而入。”蛙怪道:“只一件:聞得那孫行者的金箍棒十分利害,怎生抵敵?”蠹妖道:“你還不知,他們取得經時,已繳在靈山了。如今只有挑經禪杖,怕他怎的?若得些刀槍劍戟,擺列起來。待他來時殺他一陣。他們雖然本事高強,料他空手決難迎敵;只沒有討兵器處。”蛙怪道:“這個不難,此去玉華城不遠,他那裡兵器極多,待我作法,攝他些來便了。”蠹妖大喜。按下兩妖在此設法侮弄不提。
且說比丘僧與靈虛子,遠遠隨著唐僧師徒經文行走,到了草屋婆子處,比丘僧卻前行,靈虛子乃變了一隻靈鵲,在婆子草屋上,探看事情。見他師徒不落了蠹妖之計,心中甚喜,誇道:“好個取經和尚。”一面誇獎,一面趕上蠹妖。聽見他與蛙妖商議之事,連忙走向前,把這情節與到彼僧說出。到彼僧道:“誰叫唐僧吟詠,惹動這蠹妖?我們若替他驅除,便非事體。須是待他師徒自為驅逐。只是經文若被妖魔投入池水,溼破不便。還須設個計較。”靈虛子道:“真經到處,自是火火不焚,入水不沉。但這蠹妖,結交了蛙怪,阻擋經文。他聚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