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想,這一站能結束的那麼快,不過是他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童有信手中的兵馬雖多,但多年沒有上過戰場,保劍鋒從磨礪出,這樣的軍隊哪裡比的上天策府的精兵良將,所以,敗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為了減少傷亡,薛錦很是厚臉皮的把迷藥用到了戰場上,每個天策府將士身上都帶著好幾包迷藥,闖營前還丟了好幾大包進來,等薛錦他們衝進軍營的時候,大概四分之一的將士們都被迷倒了,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撐。
後來徐鑫得知薛錦用迷藥對付他們時,氣得在牢中也不忘大罵薛錦卑鄙無恥。而薛錦對此不屑一顧,兵不厭詐,古今一理。
薛錦解決了金陵的危機,就給謝瀾衣送去了一封信,信上簡單的說明了金陵和江南這邊的情況,讓謝瀾衣放心對付赤霄國和傲來國,遼城那邊有他在一旁威懾,還出不了亂子,不過也僅僅只能威懾了,薛錦還要防著南境的陸家軍,他可不認為,陸家會願意偏安一隅,怕是時機未到吧!
收到薛錦的來信,謝瀾衣就差臨表涕零了,若不是豐州戰事吃緊,他絕對要當面到金陵去給薛錦致謝,所以在回給薛錦的信中,上面滿滿的都是謝意和褒獎,讓薛錦很是無語。對方最後誇讚的那句,‘不愧是我家的小錦’讓薛錦意識到了某個他不敢想象的事情,但一向大大咧咧的薛錦這次卻選擇了無視掉這句話。
薛錦把徐鑫送給了謝瀾衣,他相信謝瀾衣一定會很好的利用徐鑫跟赤霄國國主周旋,當然,徐鑫也不是白給的,他找謝瀾衣要了不少銀子,還得到他一個承諾,白紙黑字,薛錦並不擔心日後謝瀾衣會反悔。
如他所料,京城和豐州之間正打得火熱的戰事突然就停下了,成兩軍對壘狀態,西羅關那邊更是鬧騰的正歡,而遼城那邊,衛徵和新任衛家族長也鬧得不可開交,表面上一派平靜,內裡卻是雲詭波譎。金陵在這幾者中間詭異的保持了平靜,但是薛錦知道這個平靜也不過是表面的,這大庸一天沒有主子,大庸的土地也一天別想安寧。
“統帥,門外有人求見您。”
薛錦正在院子裡餵魚,聞言手下動作不停,“什麼人?”
“那個人說是故人求見,還說統領看過這封信自然知道是誰。”
薛錦接過信一看,愣了一會兒,默默的把信收進懷裡,道:“讓那個人進來吧。”
然後就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走了進來,一看到薛錦就跪下了,“求薛統領救救我們將軍。”
“起來說話,你們將軍怎麼了?”那該死的傢伙又出什麼么蛾子了?!薛錦頗有些無奈。
“三天前我們幾個保護將軍回國的時候,遭到了太后一派的追殺,將軍身受重傷,我被將軍退出來照您,他說只有您可以幫他,還給了我封信,說是一定要交給您。將軍此刻肯定被太后的人秘密押解回國了,求薛統領救命!”說著那個乞丐對著薛錦就叩拜起來。
“你們傲來國內究竟出了什麼事情?”殷若拙那邊一直沒有訊息,難道真的如信上所說的那樣被抓了?
看來耶律策已經交代過手下了,那個乞丐聽到薛錦的問話,想也沒想就把傲來國內部的情況交代了個一清二楚。
說起來傲來國現在的情況也是薛錦這隻手無意間推動的,去年他在西羅關打退了傲來國的軍隊,殺死了敵方的主帥,而當時的主帥正是那是傲來國國君的親弟弟,得到親弟戰死沙場的訊息,加上薛錦放的那一把火,傲來國國君收到戰報時,當場就吐了血,之後身體就變得很差,拖了一年多,還是一命嗚呼了。
可惜傲來國國君膝下子嗣甚少,最後繼承大統的竟然是一個十歲的孩童。新帝登基之後,鑑於年齡尚小,所以由太后垂簾聽政,左右丞相共同輔政。兩個月前,赤霄國秘密派去來使,提出兩國結盟共同攻擊大庸的建議,事成之後平分大庸國土。
當時,朝廷忠臣對此是不同的態度,以右丞相為主的大臣主張休養生息,薛錦那一把火可以說是傷到了傲來國的根本,沒有糧草,何談打仗?!而以左丞相為主的大臣則主張以戰養戰,他們認為以傲來國的精兵良將定可踏破大庸。
兩股勢力不相伯仲,誰也說服不了誰,新帝年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這個時候甚為軍中首將的耶律策的意見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左丞相以為耶律策定會同意他的意見,率軍踏破西羅關一雪前恥。但耶律策並不是個莽夫,他考慮良久,最後站到了右丞相的隊伍裡。
此事本來告一段落了,赤霄國來使雖然不甘也只能離開,在他離開的前夜,傲來國為表尊重安排了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