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李定國只有七八歲的樣子,可他膽識過人,在一擊不中的情況下,居然迅速地反應過來,還聲東擊西地對著朱由檢與雨化田又接連射了好幾箭。
雨化田手中沒有其他的兵器,側踢偏了朝著朱由檢而去的箭頭,但後來那支緊隨其來的箭速度過快,才劃傷了雨化田的衣物,而箭頭鋒利無比,根本不是尋常兵器,也就擦傷了他的小腿。雨化田也趁著這個空檔,抓住了這隻射中了自己的箭,反手投向了李定國,這一投比弩。箭的發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噗嗤一下就刺穿了李定國的右臂,這下小孩的戰鬥力是完全沒有了。
雨化田受的確實不是什麼大傷,用了吳無玥的藥,沒有一兩天就好了。
要說當時為什麼不是一箭投向小孩的要害,雨化田也是有了瞬間的猶豫,他很少遇到七八歲的小孩會有如此膽色,所以才選擇了只是立即止住他發動武器的右手。而在失去了弩。箭的攻擊之後,其他的人還真都不是雨化田的對手,幾乎他是以一人之力抵擋百人之攻,這些人就像是被切菜一樣,都被雨化田解決了,而那個李定國則被一同帶回了京城。
“先放放他,讓他在你家裡住著,你那一箭都要把人家孩子的右手給廢了,等養好了再說,現在就讓他多讀讀書。”朱由檢沒有平白無故地救人的嗜好,不會因為對方是一個小孩,就救下一個對自己刀劍相向的人。可是偏偏這個人叫做李定國。
結合從小孩嘴裡套出的話,朱由檢肯定這個李定國就是他記憶中的那位。小孩說自己是陝西人,天啟元年出生,家中的光景並不好,這些年來旱災也沒斷過。今年年初的時候,家中父母因為饑荒與病痛過世了,他成為一個流民,一路上也扒著樹皮過日子,翻過了不少的山,就從陝西到了河南境內,與這幫子流民呆在了一起。
明史上有一位李定國,也出生於天啟元年的陝西貧農家庭。崇禎三年,他年僅十歲就加入了張獻忠成立的起義軍,李定國被張獻忠收做養子。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權,李定國因為在義軍中的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崇禎朝亡後,清軍入關,張獻忠率麾下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卻中了流箭而亡,大西政權亡後,李定國歸順南明,奮力抗清,鎮守南邊,雲南一帶一直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樑,後世章炳麟有言: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朱由檢在知道了這個孩子的名字與身世之後,心中也有些疑惑,看來歷史已經發生了偏差,要不然他一個小孩為什麼會離開了陝西,隨著流民到了河南境內。當然有些事情還是沒有變,聽說是截殺大官藩王的時候,他下手還是不輕。
可是這樣一個人,朱由檢不會殺了,此人的英勇從小就可見一斑,若是好好培養,日後必然能成大器。更重要的是由史可見,他對於社會矛盾的把握還是很清晰的,明朝亡了之後,是抗清的主力,沒有道理放過這個人才。
話說回來,朱由檢說的讓李定國多讀讀書,不是看四書五經,而是讓他多聽一些天下的情況,不要想著造反給自己添亂了,有這個閒工夫,還不如想的更加遠一些,怎麼穩定流民,驅逐韃虜,保蒼生太平。
把人放在雨化田那裡,一定能調。教出一個更加非凡的李定國來。
雨化田沒有意見,李定國雖然勇猛,但畢竟才七歲,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定性,心智上可以塑造的空間很大,他們對於是非對錯,看人辨事還沒有一條道走到黑。“先不說這個孩子了,這次因為多了杜澄與素娥兩個變動,才讓事情發展地更快了,你們不單單為了對付魏忠賢吧。”
“哎——”朱由檢搖搖頭,“這件事情說來話長。”
此事還要從土豆差點被下藥說起。王承恩注意到了徐應元與青樓中人有過密的接觸,就跟上了這個線索,然後發現了那些秘藥都是從醉紅樓裡頭流出來的,徐應元與背後的人接頭也都是zai青樓裡面,才會有了後來緊緊盯住醉紅樓的大動作。
與此同時,魏忠賢當時希望信王快點入京,是想能把他被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管。
因為朱由校的病突如其來又病勢洶洶,朱由檢若是沒有準備地入京,一定會受到魏忠賢的壓制,所以吳無玥才獻策,不如將計就計。在洛陽的中伏是他們提前謀劃的佈局,但那些人都是用錢財收買來的流民,就連流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他們截殺朱由檢,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要殺的是當時的信王。而只有那一個弩。箭,是朱由檢事先提供的,為的就是以後嫁禍他人時所用。但是誰知道這東西被李定國使用了,也造成了朱由檢與雨化田的輕傷。
如果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