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暗示著人們。要知道事情涉及到大方面,是臣不秘誤事,君不秘誤臣,君臣不秘誤國。
政府是從來沒有明白說過,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他們為什麼會安排民眾要這麼做,為什麼要強硬執行不可理喻的政策。他父親說,有些話現在政府不明說,只能做不能說,但也留了暗示給人們。那些官方的媒體,這幾個月做得最多的,就是向人們傳達一種團結堅強自信的精神。
陳仁心裡也漸漸明白了,來了大崗村之後更是覺得,這地球可能要發生點什麼大災難。可他的妻子,也不知道明不明白,來了村子,照樣把日子過得有姿有態的。他以前喜歡她這種生活方式,覺得優雅有品味,現在卻覺得變了味。
他們一家來到村裡,找回了以前同一個公司的邵姓前同事,又跟周圍的鄰居結交起來,大家有時一起出動籌集家裡用得著的東西。比如村民們擔心以後缺少藥品,就經常去田裡山上採摘一些草藥,曬乾存起來。他們幾家也一起去了,在田地摘點雷公根車前草野菊花什麼的。這些東西都是野生的,田裡的村民也不介意。偶爾他們一起到山上挖野筍摘野菜,採蘑菇木耳之類。都是山野裡的東西,以後都用得著,村裡家家戶戶都憋著勁收著。
更多時,他們一起到山上撿枯枝枯草枯葉,準備把它們曬乾了當溫室柴火用,這個村委們是向全村宣揚過的。畢竟大崗村從鄉鎮政府那邊得到的電力,遠不足以支撐整個基地運轉,而且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沒了,所以村民的溫室就沒有通暖氣管子,村委宣告大家到時候自己燒火供暖。村裡的人都說,以後可能要變得更冷,要多備點柴火,給家裡的土灶和溫室房子用。
開頭幾次,別家的收穫每次都比他家多。陳仁開始沒在意,覺得是他們自己家的人開始不熟悉適應鄉下,以後慢慢就會好了。後來,他才察覺,不管是上山下田,還是相對輕鬆的醃菜曬菜乾,他家總是比別人家差一大截。
原因就在他的妻子。
採摘野地裡的東西時,人或蹲著趴著,姿勢有時難免不太好看,但大家也不介意什麼,都習以為常了。這時候都一門心思考慮著以後的日子,為家裡多存點東西,哪會顧得上這些,陳仁自己也不例外。
但他的妻子不一樣,絕不會做出她認為不雅的動作。而且,她採摘一會後,就帶著兒女去田裡認莊稼,認蔬菜,去摘了一堆野花回來,拿回家裡擺上,還頗花心思地教孩子學插花。
撿樹枝時別人家的父母和小孩在儘可能地多撿,他的妻子帶著孩子撿了一點,就帶著一雙兒女編花冠了,認昆蟲蝴蝶,還學著吹葉子。陳仁撿得再多,也比不上別人家一家大小認真撿來的量。
他的妻子無論做什麼,都很得體,很有儀態,而且有一股知性文雅的情趣。以前陳仁覺得很好,很會享受生活,很會帶孩子。但現在他覺得,已經不合時宜了。
第28章 離心
陳仁想起他不止一次對妻子說過,未來會有大災難,大家的生活方式要跟著改變適應,要為家裡多費心,不然到時候沒有能力照顧好兒女,同時,也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然以後會害了兒女。
他妻子卻是說,家裡的東西多著,有他做丈夫的,還有他爸,怎麼會照顧不好兒女。而且她還認為,她已經很努力去適應了,別人去幹的事,她也有去幹。她也在為了家裡費心,教孩子也用心,儘量讓家裡生活更豐富,讓孩子更多的享受勞動的過程。這樣教有什麼問題?怎麼他就不滿意?
陳仁說,你可以做得更好一點,看看鄰居家怎麼做,多學一點。
他想,他的鄰居家小孩,現在都能跟在大人身邊,跑前跑後幫忙家務活了。只有他家的孩子,還是像以前一樣,做什麼都帶著童趣,帶著以前在M國時的嬌生慣養習氣。除了上學,課餘就跟著母親學繪畫學音樂學詩詞。就不會像別人家的小孩一樣,主動去山上撿柴摘果,照料溫室房裡的蔬果。
學校裡的老師,曾特意找過他們夫妻,說他們的孩子乖巧是乖巧,可是過於嬌氣了,每次勞動課表現最差,不能很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和環境,對以後生活不好。
陳仁知道老師的意思,說一定會嚴加管教,讓他們儘快適應鄉村生活,讓他們多跟表現好的孩子學。只有他妻子,說她家培養孩子是很開明的,認為孩子的世界大人不能干涉太過,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她家的孩子很聽話知禮,學習也認真。她看著沒什麼問題,就是學校,也不能過多幹涉她家的教育方式。
學校裡的老師瞪目結舌地聽完後,直接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