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遭暗殺割首的下場……
光是看著那乾脆利落、殘忍無情的手段,便讓他心有餘悸。
這等計劃周密、敢於潛入重軍把守的宮中,簡直來無影去無蹤,武藝極為高強的殺手,倘若是衝著他來的,那還得了?
理智上知曉自己身邊護衛眾多,饒是荊軻在世也難有機可乘,但劉邦還是結結實實地捏了一把冷汗。
相比起暗暗後怕的劉邦,晚一步趕到的張良則在起初的錯愕後,就在那具徹底失去溫度的無頭屍前迅速冷靜了下來。
與光看這具無頭軀體所著服飾、就認定是嬴子嬰的旁人不同,他明顯要慎重得多。
為防止是有心人以其他體態相仿的屍身所演的一場李代桃僵的戲碼,他先將舊秦宮人一一傳來,問清楚子嬰體貌特徵後,再讓人逐一進行核對。
一番折騰,很快得到了明確答案:確為嬴子嬰。
張良不禁蹙眉。
他十分清楚,此刻浪費兵力去追查那已然蹤跡全無的刺客實是毫無意義,現今重點是加強劉邦身邊的守衛,再便是該如何善後。
畢竟世人皆知,在鉅鹿之戰中大顯神威的項羽被攔在函谷關外,把守關中的不是別人,正是劉邦的十萬漢軍。
如果叫世人知曉,看似嚴密的漢軍實則守備無能,竟讓前秦王子嬰在劉邦眼皮底下,被一刺客刺殺得手……即使不至於顏面掃地,也無論如何都稱不上光彩。
既然尋不著那刺客,索性便以劉邦順應諸侯王的心意、親手將象徵前秦□□的最後血脈誅殺,對外認下此事。
劉邦頓覺惴惴不安:“當真要認下?”
他原還想著以子嬰為傀儡相國,來彰顯漢軍仁慈,也便於他更好的吸納前秦兵士,待用途耗盡,再將人給暗中解決掉。
結果一覺醒來,美好計劃泡了湯不說,還得捏著鼻子認領誅子嬰之事,實在叫他難以甘心。
見劉邦猶豫,張良不免多勸幾句:“子嬰為國相一事,歷來不可取。須知秦滅六國,各國血脈投降之後,無不遭到迫害,剋死秦國,就以倍受楚民同情的楚懷王為最,哪有保全性命的?先祖血債累累,若子嬰妄想苟活、不以死來償還,將軍又要如何去平息諸國百姓之怒?況且秦都宮室巨大,不成體統,將仿造六國宮室的離宮用於囚禁六國宮人,如此奇恥大辱,諸侯豈會輕易原諒?
“子房所言極是。”劉邦自知主意頗餿,不免有些訕訕,狡辯道:“可惜我原想著以啟用子嬰做幌子,激怒項藉,叫他犯錯,眼下卻不成了。”
張良皺了皺眉,不認同道:“項羽軍盛勢大,以將軍之力,絕非楚軍對手,貿然激怒於他,恐會惹來滅頂之災。”
莫說項羽此時足有四十萬士氣高漲的楚軍,劉邦僅有十萬,單是主將運籌帷幄、衝鋒陷陣的本事,就無法比肩。
劉邦面上點頭,卻偷偷撇了撇嘴,對此不以為然。
直到三日之後,項伯連夜來訪張良,告知項羽盛怒之下欲要出兵伐漢時,他才驚慌失措,知曉大難臨頭,攥著張良手連連問“為之奈何”了。
儘管對劉邦不聽勸告、過早暴露真實野心、利令智昏的莽撞感到無奈又失望,但張良此時見他願意及時悔改,還是心下稍安。
既有這個主動送上門來的糊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