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家公司電話裡就談成了結果,各佔25%,現在就差正大集團表態。
在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會所約見到正大掌門人謝國民。寒暄之後,謝先生直截了當地問:“王先生,你希望我們佔多少股,投資多少錢,告訴我吧。我們信任你。”
謝先生這番話很受用。正是因為過去的一段生意交往,溝通才變得如此順暢。信用無價呀。
萬科牽頭,四家聯手,正式向特發發出收購大廈要約。參與收購的還有香港的一家財團。
特區發展公司的態度微妙起來,開出的條件逐漸加碼。袁春熙助理的砝碼明顯挪向那家香港財團。
特發管理層的心態是,當年大廈急需還貸,你拒絕上交800萬美元的額度,現在竟然反過來要收購這棟大廈。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行!寧贈友邦,不賣家臣。結果可想而知:發展大廈的90%產權賣給了香港那家財團,特發公司留下10%的物業作為集團的新總部。
收購發展大廈的行動失敗了,但萬科新啟動的零售業務卻順利開展。萬科購買了羅湖商業大廈的四層作為商業大賣場,與北京祥雲集團聯手開展連鎖業務的談判也在深入進行。而且,90年代初的萬科人事政策中對北大、清華的學生不問專業,來者不拒的做法也引來了一位年輕人。這天,和平路50號董事長辦公室接待了一位帶著書生氣的年輕人。桌子上擺放著履歷和一份“商業連鎖模式”建議書。求職者叫鬱亮,北京大學國際經濟專業畢業,之前供職深圳外貿集團,見到萬科招聘連鎖業務的人才廣告前來應聘。
搶佔上海灘 撤退北部灣
1992夏天,北海市委書記王季路和市長帥歷國到深圳招商,邀請萬科參與北海房地產開發。
待我帶著郭兆彬拜訪帥市長時,帥市長為難地攤開雙手:“你們動手晚了,北海市區的土地已經瓜分光了。”在市長過問下,國土局給萬科擠出不到3萬平方米的兩塊地,都在新建的火車站附近。
以當時萬科的胃口,這樣的地塊自然不夠分量。北海有一個名為罐頭嶺的山峰,景色很美。登到頂峰,涼風習習。望著山腳下的海灣,沙灘、椰樹、海浪。“哎,這一片如何?”“啊,地塊已經被中信王軍劃去了。”
晚飯桌上,我向市長介紹了萬科在上海的開發情況後,市長略一沉吟,“這樣吧,有一塊4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價可以象徵性地付一點,就算送給萬科建設開發吧。”
我對帥市長的表態既感到驚訝又興奮,在深圳不能實現的宏偉藍圖,在北海可以大展身手了。
返回深圳,召開房地產營業部會議研究帥市長的建議。說來奇怪,在圖紙上,40平方公里同500畝地塊的感覺差不多。換句話,面對如此巨大的面積,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為了吃透北海政府對這塊土地的規劃意圖,我邀請了經濟學家湯學義、城市規劃專家孟大強先生一起前往北海。
在北海建委會議室,帥市長請兩位專家給建委講課。
湯學義從基礎設施投入分析講起:“深圳特區目前總共開發了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三通一平’每平方公里需要兩三個億,70平方公里的‘三通一平’用去了近200個億,也就是說地面上什麼還沒有就用去了200個億。再看北海這40平方公里的荒地灘塗開發,即使這裡的勞力、建築材料比深圳便宜,每平方公里土地也得億~2億元,40平方公里就得60億~80億元,如果算上地面上的投資,廠房、公建、發電廠、水廠,少說還得80億,加起來就是140億~160億。問題不在投入,更重要的是產出和消費。北海目前的人口不到15萬,一年的產值不足10個億,如何支撐這麼大規模的基本建設?”
聽著湯教授的課,後脊樑浸出冷汗。我側身對孟大強先生耳語:“這一算如醍醐灌頂,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能要啊。”
本來請專家給政府上課,卻結結實實給狂熱的王石上了一堂課。好在有這堂課,否則萬科盲目上馬,後果不堪設想。
超過25%的利潤不做
1992年尾,深圳國土局主辦了一次房地產沙龍。
作為萬科代表,我在發言時明確告訴與會者:“萬科超過25%的利潤不做。”
會場譁然。
我解釋說:“現在只要手中有一塊地,半年還沒開發,地價就漲了一倍。低於40%的利潤不做的說法由此而來。但這正常嗎?萬科做貿易出身,20世紀80年代做錄影機,也做過200%~300%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