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本移民之後,在二戰期間飽受歧視,甚至被關在集中營內長達5年,此後又面臨失業的困境,最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街頭小販奮鬥為小有實力的超級市場商人。木村是個柔道愛好者,因為習武,他結識了不少美國武術界之人,其中就包括被李小龍一招放倒的黑人大力士傑西?格魯夫。有一次,傑西去木村的超級市場購物,無意中與木村談起了李小龍,並對他大加讚揚。木村對李小龍也很好奇,就讓傑西幫忙安排他們見面。一見之下,木村立刻為李小龍的身手、氣勢、談吐、志向所折服,李小龍也十分欣賞這位恭敬有禮的日本朋友,由於兩人都是亞洲移民,都在美國受過歧視和欺負,使得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感。那一年,木村35歲,李小龍19歲,因為功夫,他們成了忘年交。
從那以後,每個星期天,木村和傑西等人都會趕往公園跟李小龍學習詠春拳。當時,由於幾次失敗和受傷的原因,木村在柔道上的造詣停滯不前,與李小龍一番長談後,他覺得中國功夫的潛力更大,於是決定放棄柔道,專攻詠春拳。
李小龍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這種魅力會讓每個跟他接觸過的人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不論是女孩子、對手、還是他的徒弟們。這一點,與李小龍亦師亦友的木村感受最深:“即使李小龍當時那麼年輕,卻已經是個首領人物。他有一種特殊氣質,他一進屋,每個人就會自然地注視他。”而李小龍也十分敬重這位忘年交:“不管我學得多棒,木村總在我之上,我應該尊重他。”
木村與李小龍的交往並不僅僅侷限於武術的交流和學習。李小龍還不到20歲,閱歷有限,而木村則已經在美國武術界闖蕩多年,一直致力於亞洲武學在美國的推廣,先是柔道,現在是中國功夫。木村覺得中國功夫的內涵和傳播性不亞於日本的柔道、劍道,但是在美國的影響力幾乎為零,甚至連唐人街裡中國人自己開辦的武館也寥寥無幾,他覺得應該從推廣入手,讓更多的美國人知道中國功夫。
木村的建議與李小龍“以武起家”的念頭不謀而合。但是李小龍不想用木村的錢來開辦武館,儘管他知道那並非難事,他還是決定穩紮穩打,用自己的方式來推廣中國功夫。不久,李小龍就帶著木村和其他幾個弟子在西雅圖的學校間做巡迴表演。李小龍的親身示範加上人們對中國功夫的好奇,使得李小龍的粉絲越來越多,中國功夫也在西雅圖流行起來。
。 想看書來
三、動極而靜的思考者(1)
1961年3月27日對李小龍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在三年半工半讀的學習生涯後,李小龍終於憑藉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從愛迪生技術學校畢業,順利升入華盛頓州立大學。與今天高考上榜的學生一樣,李小龍也面臨著選擇專業的問題。美國的大學教育針對性很強,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後從事的都是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專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美國是個很現實的國家,學生們首先考慮的不是興趣愛好,而是所學的知識能不能給自己帶來豐厚的收入和良好的發展,因此,法律、醫科、金融、商業、科技、新聞等專業往往成為報考的熱門,而文學、藝術、哲學等專業則相對冷門。
那麼我們不禁要想,李小龍來美國的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個好的發展,從現實看,哲學並不能給他帶來太好的出路;從性格看,他是一個好動的人,與哲學所需要的沉靜思考風馬牛不相及。如此看來,李小龍的決定是不是過於草率,過於不切實際了呢?答案恰恰是相反的。
我想,在選擇專業前,李小龍一定有過一番認真的思考,一定對自己的喜好、性格、未來的發展、現實的狀況有過全面透徹的分析和博弈。是隨大流選擇熱門專業,還是選擇最能發揮自己特點所長的專業。
但凡成功者,大多具有鮮明的個性,這種個性的一個表現,就是決不人云亦云、跟風決斷。唯有具備膽識、遠見、魄力、敢於放手一搏者方能取得成功,而李小龍,正是這樣的人。
不論從實際還是性格因素看,李小龍的選擇都是有道理的:從實際看,法律、醫科、金融、商業等專業都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做保證,或者說,數學不好的人,很難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而數學和理科,恰恰是李小龍的短板。李小龍是個感性者,形象思維強於邏輯思維,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文科出色而理科薄弱的學生,如果為了所謂的“熱門”而硬著頭皮上,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既學不好,又學得很累,最後騎虎難下,半吊子一個。
從性格看,李小龍在大多數時間裡的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