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著男性的陽剛之美。
動感的舞姿加上小影星的身份,使得李小龍成為當時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他身邊的女孩子們都以能與李小龍跳舞、能與李小龍交談為榮,有的甚至因為被李小龍多看了一眼而欣喜不已,激動萬分。李小龍的舞伴主要有兩位,一位是少女影星文蘭,一位是當時有著香港“銀壇鐵漢”之稱的曹達華的女兒曹敏兒。她們與李小龍年紀相仿,又都喜歡跳舞,所以經常與李小龍一起出去結伴遊玩。據文蘭回憶,她與李小龍之間的感情非常好,但正是因為太熟了,所以反而沒有往男女朋友的方向發展。當時追求李小龍的女孩子很多,真正被人們看好與李小龍有發展可能的是曹敏兒,他們一個年少英俊,一個青春美貌,是公認的金童玉女。不過李小龍雖然喜歡結交漂亮的女孩子,卻始終沒有把女人當作生命的最重,女人對他來說只是生活的點綴,他大部分的心思,始終都在習武上面。
據李小龍的哥哥回憶:“小龍每天早晨要用15到20分鐘的時間站在鏡子前,把頭髮梳理得一絲不亂,並且自我欣賞一番。這成了他的晨禮,和他要弄清自己的服飾是否得體與漂亮一樣重要。這一切都結束了,他才出門。”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李小龍對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甚至到了挑剔的地步。長得帥、穿得帥、跳得帥、打得帥,這也許就是對少年李小龍最好的概括。
與大多數沉迷於夜總會的年輕人一樣,李小龍學恰恰舞的初衷只是因為好玩,能夠藉此結識漂亮的女孩子, 但是久而久之,李小龍發現這項運動非常對胃口——歡快的節奏,強烈的動感,富有爆發力的動作,不都是自己性格的體現嗎?與此同時,李小龍還發現,跳舞和功夫還有不少相通之處,比如都需要手腳的配合使用,都需要靈活的步法來支援,跳舞還對鍛鍊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有很大幫助,也有利於在練武時控制動作的節奏感。可以這樣說,武術的剛性讓李小龍的武道更具爆發力,舞蹈的韌性讓李小龍的武功更加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藝人元華曾回憶李小龍跳的功夫舞,他說:“當年我和林正英很熟,而林正英是李小龍助手,李小龍常會叫我去他家玩。其實李小龍不單功夫好,跳舞都好厲害,記得有一次看過他穿黑色三角內褲跳舞給我看,無論我播什麼音樂,他都可以即時自創舞步出來,而且還是將功夫融入舞蹈,有時耍拳,有時只是秀肌肉,剛柔並重。”
玩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玩出特色,玩出新意,玩出名堂,李小龍堪稱箇中表率。
與習武一樣,只要李小龍決定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拍戲和習武之餘,李小龍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自己的舞技。1958年,李小龍憑藉精湛出眾的舞技獲得了全港恰恰舞公開賽的冠軍。不過據熟悉李小龍的文蘭女士回憶,李小龍其實很少參加什麼舞蹈比賽,他只是把跳舞當成一種娛樂和消遣,只喜歡跟自己的朋友們一起玩,在李小龍的生命中,分量最重的始終都是習武。
此後,在來到美國的最初一段時間裡,李小龍都是靠晚上教別人跳舞來賺取生活費。在武術尚未打出一片天地的時候,跳舞卻成了李小龍的謀生手段,這或許是他當年學舞時沒有想到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四、從小霸王到一名真正的武者(1)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小龍結識了後來的詠春拳大師張卓慶,張卓慶的阿姨是李海泉在演藝圈的朋友,兩個少年一見如故,甚是投緣。張卓慶的功夫原本不如李小龍,後來,李小龍發現張卓慶的拳法突然提高了很多,追問之下,才知道張卓慶已經拜在了詠春拳大師葉問門下習武。
當時的李小龍正處於街戰失敗的苦惱中,不論是李海泉的太極拳啟蒙還是樑子鵬的武學理論教育,都沒有對李小龍的實戰能力形成實質性的幫助,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們對李小龍進行教育的初衷,是反對實戰,避免好鬥的李小龍在學了真正的武功後繼續惹是生非、傷人害己。為了突破自己在武學上的瓶頸,為了真正提升實戰能力,在張卓慶的引薦下,李小龍瞞著父親投入葉問門下,開始學習詠春拳。當時,兩人都是13歲,張卓慶比李小龍大四十多天,也就成了他的師兄。
相傳,詠春拳是少林嫡傳武技之一,詠春二字乃是為了記念詠春拳之創始人嚴詠春。嚴詠春原籍福建,其父嚴二公於九連山下經營豆腐買賣,嚴詠春則自小跟隨五枚師太習武,後見蛇鶴相鬥而悟出拳法之道,此後得到五枚師太的指正,創立詠春拳。詠春拳剛柔相濟、尤其適合力量不足的女子學習,又因簡明易學,長於近戰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