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道前幾天那位建國元勳,現在身為內閣資政的人又重申了新加坡只需要兩家銀行,而不是現在的三家銀行,他說新加坡的市場不足以容納三家大銀行,而且缺乏超大型銀行讓新加坡的銀行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佔有的市場偏小,而在泰國更是處於停滯狀態。
從市場人士看來展星無論收購新加坡第二大銀行UBO還是第三大銀行加僑銀行都會導致新加坡銀行業的失衡,那麼,最理想的只能是第二大銀行UBO和第三大加僑銀行的合併。
所幸的是新加坡的金管局這次態度卻有所緩和,在回應內閣資政言論的時候表明不會強行規定本地銀行的數目,對合並所帶來的策略性和財政方面的影響要進行評估,目前沒有進一步整合銀行業的計劃,但這卻不能讓吳倫足夠放心,因為也是在同一時刻新加坡的銀行業工會先一步進行了整合,金管局目前遲疑是因為金融危機剛過,銀行業屬於復甦過程,一旦金融危機徹底遠去,金管局瞬間改弦更張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早在2001年,正是因為金管局的積極推動,讓新加坡的銀行業由5家變為現在的3家。
手機響起,吳倫看了一眼來電顯示,黃喬。
手機裡傳來黃喬的笑聲,“看新聞了嗎?”
“沒,剛來公司,什麼訊息?”
“UBO昨天委任兩名獨立董事,猜猜是誰?”
吳倫笑,“你說。”
“是原美國駐新加坡特使*in和鄭叔叔。”黃喬話語帶著些許興奮,或者還有一絲小得意。
吳倫笑了,這兩個叔伯級人物他和黃喬早都是認識的,他們擔任UBO獨立董事的資格和聲望沒有人可以質疑,但是他們能夠進入UBO的董事會,卻多少出乎吳倫的意料。
*in有個中文名叫雷文,華語說得非常流利,嚮往中國文化,除了特使的經歷,還參加過美國和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後來又任職美國銀行,也是在這時候和吳倫、黃喬在美國相識。雷文是一個自由貿易者,他一眼看穿了新加坡不斷縮減當地銀行家數的動機,新加坡地窄民少,雖然揚長避短大力發展金融業,但到達一定繁榮度之後也將趨於飽和,就必須透過縮減本地銀行來弱化本地銀行業日漸加劇的競爭,從而避免本地銀行業過度地域性外延式的發展,如果地域性外延式發展過度,將會弱化新加坡亞太地區金融中心的地位,這是新加坡當局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這些在雷文看來卻是徒勞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確立必須是以其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來支撐,只有這個經濟體系發展了才能解決本地銀行業發展的瓶頸,在銀行業遇到瓶頸之後地域外延擴張不可避免,三家大銀行就像他嘴裡津津樂道的三國,這是一個充滿競爭性和活力的架構。
黃喬嘴裡的鄭叔叔是鄭強,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和黃家的關係非常親密,自小看著黃喬長大,每次來美國都會來加州親見黃喬,關照一番,吳倫自然也是熟悉的,鄭強本身也是新加坡的名流,自己有一家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同時也是新加坡報業、聯總等這些一流企業的董事,對於新加坡的銀行業,他的看法更加鮮明,他贊同新加坡需要一到兩家超大型銀行,但是他是希望透過提高銀行專注性來做到,對於UBO在年初將新加坡的人壽保險業務以近4億美元出售給英國BC集團,提高銀行業專注性,同時換得兩者在亞洲銀行保險業務的結盟的行為就曾大加讚賞,在他眼裡,展星銀行雖然有著主權基金的支援,在總資產方面有優勢,但在利潤水平和競爭性方面UBO已經超過展星銀行,只要UBO心無旁騖,一心專注銀行業的發展,他認為UBO完全可以靠自身發展成為超大型銀行,而這要比收購加僑銀行得來的更加穩固。
吳倫笑笑,收了手機,他不知道黃喬是如何做到的,但是這兩人能夠成為UBO的獨立董事,不能不說是UBO內部風向的一種轉變,而剩下的就看UBO如何保證自己的選擇不被幹擾,並且用事實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呂重嘴角微微勾起,每想到眼前的崔自民和那個東金的劉子明名字同音,他就忍不住猜想背後的兩個老傢伙有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糾葛。
崔自民眉頭微微一皺,將交叉的十指分開,“老頭子問我楊濤的事情是不是我們背後指使的,你說我該怎麼回答?”
“你不是如實回答了?”呂重微微一笑。
崔自民十指重新交叉起來,點點頭,“但老頭子不信,他調查過楊濤了,楊濤在東城就是一‘地蟲’,從沒介入過證券市場,翰玉置業的事情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更重要的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