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嚴重不足,別的營養成分更不用說了。農民要把仔豬育肥,需要好幾年。

看來,養豬業要向現代化飛躍,必須以發展飼料為突破口。而有眼力的泰國正大集團,正是看到了中國飼料市場的巨大潛力,搶先把飼料工廠辦到中國來。

農民非常樸實地告訴劉永好說,“剛開始時,確實被這豬飼料的價格嚇了一跳。豬吃的比人吃的大米還貴。後來,聽人家說合算,我便買了10斤,結果一試,你說怎麼樣,1斤全飼料比3斤大麥還管用。這不是,從此我家的豬就開始吃全飼料,也真實惠,小豬長得像氣吹似的。”

劉永好聽了老農的話,心想:中國的農民注重實際,一旦認準一個道,他們一傳十,十傳百,會形成不可低估的消費大軍。具有特殊魅力的洋飼料,終究還是征服了這些農民。泰國洋老闆順順當當地就能從中國農民的手裡賺到幾個億。

這家名為“正大”的外資飼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綜藝”節目的贊助方,在當時,他們已經佔據了中國豬飼料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且在成都投資1億元建了一家飼料廠。

劉永好想,四川是中國養豬最大的省,豬飼料市場確實無限廣闊。四兄弟一經商量,當機立斷,立即將產品升級,轉戰豬飼料市場。

1988年,劉氏兄弟投資200萬元,創辦了“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隨後,又拿出300萬元建飼料廠,400萬元搞科研,聘請了30多位專家教授任專職或兼職科研人員,又派出了不少科技人員到蘇聯、美國、波蘭、澳大利亞、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考察,並邀請國內外專家訪問交流。

研製新型乳豬營養飼料一般都離不開魚粉。但國內廠家生產的魚粉質量不過關,進口卻需要大量的外匯,買不起。怎麼辦?劉永好想到了當地的一種東西——蠶蛹。這種東西在四川多得很,蠶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不能代替一部分魚粉呢?他與研製人員一起試著把部分蠶蛹乾粉與魚粉混用,經過反覆試驗,證明效果已接近全魚粉,而且成本也降了一些。

為了提高乳豬飼料轉化率和日增重,劉氏兄弟先後投資了近5000萬元的費用,廣採精選,反覆論證,篩選出了33個配方進行試驗。

劉氏兄弟的腦子很活,在試驗中往往不斷地想出辦法,想出本地特有的一些代用品,以代替那些難以弄到手、成本過高的原料,而同時又能保證飼料質量不比外國的飼料差。

由蠶蛹,他們又想到了用奶品公司的奶液下腳料,用工業奶粉進行科學配方來提高乳豬飼料轉化率,這一想法經過多次試驗後,證明很有效。用這種原料配製生產出來的飼料,不但完全符合營養標準,大大提高了轉化率,而且成本也降了下來,做到了價廉物美。

劉家兄弟試製出來的希望新飼料,經過幾個試驗點的試驗,證明有多種優點。第一,省時間。豬仔從斷奶到長成大膘豬僅需3~4個月,比傳統的週期縮短5~8個月。第二,省力。這種飼料餵豬很省勁,一邊放飼料,一邊放清水,比傳統的打豬草、切料、煮料這一系列手續省了將近90%的勞力。第三,新飼料不用煮食。第四,按料內比折算,用1斤希望牌飼料餵豬,可比傳統飼料節約1斤糧食。如果按畝產糧食千斤折算,那麼,10萬斤飼料節約的糧食,就相當於20萬畝良田的產量!科技知識用在農業上產生了強大經濟效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餐桌上發現的商機(5)

有了自己的希望牌飼料,劉家兄弟就可以與進口飼料比個高下了。

1989年初,憋了一口氣的劉家兄弟們投資了300多萬元,購買了國產顆粒機等關鍵裝置,自行設計、自行配套組裝,不但節省了70%的資金,而且還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了一座年產10萬噸、從技術到裝置完全國產化的飼料廠。

“希望”牌飼料投放市場短短3個月的時間,銷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飼料的質量不比“正大”差,每噸的價格卻便宜了60塊錢。

面對“希望”的不斷蠶食,“正大”急了。“正大”每噸降價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咬了咬牙,再往下降!“希望”降得更多!一時間,“希望”牌飼料的銷量狂漲了3倍。“希望”牌飼料不斷地增加產量,不斷地擴產,銷量很快就達到了每月2000噸、3000噸。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希望牌”飼料嚴重供不應求。農民購買“希望”牌豬飼料同樣需要排長隊,有的甚至要排兩三天,因為效果確實很好,農民也確實嚐到了甜頭。

劉永好的市場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