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得到韓王信投降匈奴的訊息,已是怒不可竭,再得知匈奴在國土內燒殺搶掠,更是大怒。
公元前201年十月(漢高祖七年),劉邦率領三十二萬人馬御駕親征,準備打擊匈奴的囂張氣焰。
漢朝這一次幾乎是空國而去的,謀臣良將幾乎一個都沒落下,當然除了韓信,張良。劉邦希望此次親征能一舉打垮匈奴,一勞永逸的解決邊防問題,順便趁此機會解決韓王信,把燕代之地的政權牢牢地抓在劉氏家族的手裡。
漢軍分三路前鋒軍分別進擊,為主力部隊掃除障礙,以待與匈奴主力決戰。
漢軍第一路前鋒在周勃的帶領下於銅鞮(今山西沁縣)遭遇韓王信的部隊,一場廝殺,韓王信一退再退,最後敗退回馬邑。漢軍第二路前鋒是灌嬰率領的輕騎,灌嬰部早已千里奔襲先行抵達馬邑,並清除了馬邑周圍的反軍及匈奴部分軍隊,等韓王信一敗逃回來,灌嬰以輕騎出擊,擊散韓王信的部隊,韓將王喜做了刀下鬼。漢軍的第三路部隊於樊噲的帶領下至霍人縣出雲中郡,意欲截斷匈奴歸路。
韓王信一敗再敗,心下慌亂,急忙向部下問計,部將曼邱成,王黃給他出了個餿主意,他們建議尋訪趙國王室後裔,立其為國主,用其做擋箭牌。
大軍壓境,找個擋箭牌也得找個實力強點的,他們反而找了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趙氏後裔,彷佛有了這個擋箭牌自己就可以安全了。如此幼稚,焉能不敗?
韓王信派人向駐紮在上谷的冒頓求救。冒頓得知漢軍三路前鋒軍的節節勝利,意識到漢軍並不容易對付,儘管不少部將萌生退意,但冒頓並未動搖,他在探知漢軍主力人馬正往晉陽進發後,反覆思索,並數次檢視了附近的地形,當他看到不遠處的白登山時,頓時哈哈大笑。
就是這了!就是這了!劉邦,你要敢來,這裡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冒頓心想。
冒頓將精銳騎兵隱藏起來,留下老弱殘兵在明處,為了引誘劉邦進入伏擊圈,冒頓派左右賢王領弱軍一路攻擊劉邦主力軍團,按冒頓的命令,只許敗不許勝。
冒頓在單于帳中烤著爐火,喝著熱騰騰的馬奶酒,不斷派人探查著漢軍的動向,現在萬事俱備,就等著漢軍一腳踏進陷阱了。
劉邦率大軍在晉陽駐紮。
此時正是寒冬十月,大雪紛飛,十分寒冷,漢軍士兵凍得皮開肉綻,手足僵硬,而且加之遠來勞頓,士氣十分低落。
為了安全起見,劉邦並未馬上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而是派出大批使者去探查匈奴的動向。這是大漢朝與匈奴的第一次正面戰爭,對國運有著直接的關係,劉邦雖說有必勝的信心,但也不敢過於大意。
劉邦深知,如果能解決這個豺狼一樣的遊牧民族,就可以為新生的國家提供休養生息的環境,如果無法解決,它便會像陰魂一樣纏著大漢的現在和未來。
劉邦突然有點理解秦始皇了。以前在民間時,自己經常罵秦始皇暴君,罵他勞民傷財,徵發數百萬人修築長城,可是他現在有點理解了,秦始皇把罪責攬在了自己的頭上,卻把安寧留給了後人。秦始皇的難處,也只有站在他的高度才能理解啊!
這也許就是身為帝王的悲哀!
派出去的使者回來報告:匈奴軍隊老弱,而且後繼不足,可以打,打則必勝!
當第一個人這樣說的時候,劉邦還有點不信,心想:如果匈奴真有這麼弱,韓王信也算久經戰陣的老將,怎會懼怕他們?看來韓王信早就有謀反之心了。
後面回來的使者回來描述匈奴的情況,大致與前面相當。劉邦半信半疑,還是下令全軍前進。到達廣武的時候,他有點心虛拿不準,於是,決定派任職不久的奉春君劉敬(還記得他吧,婁敬)再去檢視一番。
劉敬去了一趟,回來報告劉邦,他的所見所聞跟所有使者的報告是一樣的,但他卻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匈奴是誘敵之計,不能打!
劉邦不解。
劉敬說道:兩國交戰,必會顯示其武力,現在一路上都是老弱的匈奴士兵,這不是很反常嗎?臣料定這是匈奴的誘敵之計!
應當說,劉敬是非常有水平的,他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他雖然以一言獲官,但他確實有做官的水平,而水平是蓋不住的。
劉邦當然明白劉敬的話有道理,但他還是把劉敬一頓臭罵,並將他囚禁在廣武,揚言回來再收拾他。
以劉邦的風格,他是不會因為臣子的諫言不合適而囚禁臣子的,但這次卻反常的大發雷霆,倒是咄咄怪事!其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