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宅男,不用幹活也沒活可幹,卻升職加薪,這意味著什麼?
不用明說,意味著好日子要到頭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升職的宅男。
按照正常的情況,一個王朝的滅亡必然預示著一個王朝的興起。
但是,事實上沒有。
秦王朝壽終正寢,項羽是唯一可以號令天下的人,但他卻沒有一個長期而條理的經營江山的計劃,為了表彰有功之人,他開始大肆分封諸侯。
這些受封的人如下:
沛公為漢王,得巴蜀漢中地,都南鄭。
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得咸陽以西地,都廢邱。
司馬欣為塞王,得咸陽以東地,都櫟陽。
董翳為翟王,得上郡地,都高奴。
魏王豹徙封河東,號西魏王,都平陽。
趙王歇徙封代地,仍號趙王,都代郡。
趙將張耳為常山王,得趙故地,都襄國。
司馬卬為殷王,得河內地,都朝歌。
申陽張耳嬖臣先下河南迎楚,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陽。
楚將英布為九江王,都六。
楚柱國共敖曾擊南郡有功,為臨江王,都江陵。
燕王韓廣徙封遼東,改號遼東王,都無終。
燕將臧荼從楚救趙,且隨項羽入關,為燕王,得燕故地,都薊。
番君吳芮芮為英布婦翁,曾由布招芮,從羽入關,為衡山王,都邾。
齊王田市徙封膠東,改號膠東王,都即墨。
齊將田都從楚救趙,隨羽入關,為齊王,得齊故地,都臨淄。
田安故齊王建孫,下濟北數城,引兵降楚,為濟北王,都博陽。
韓王成封號如舊,仍都陽翟。
以上共封十七人為王,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這是一個曠古絕今的稱號。
項羽的封賞貌似很好很公平,有功之人都受到了封賞。實際上,這裡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危機一,劉邦不滿意,沒有按約定做成關中王。
危機二,陳餘不滿意,他與張耳齊名,張耳封了,他沒封王。
危機三,田榮不滿意,他是齊地最大的豪強地主,他沒封王。
危機四,彭越不滿意,雖然他功勞不大,但畢竟也有一批人馬。
這四個人都不是好惹的主。
項羽不是一個政治家,而范增也不是一個戰略家。
一個可以給天下諸侯封王的人,他不稱皇帝,不稱天子,卻自稱霸王。想想真有意思!
用現在的話說,項羽很潮。
如果不理解潮是什麼意思,你可以去買件衣服,找個牌子叫美特斯邦威,純正的國產,名字卻非國產,這就是潮。
項羽不稱皇帝,是因為皇帝稱號是秦始皇創立的,他痛恨秦始皇。
他不稱天子,是個性使然。在他眼裡,叫什麼無所謂,實力才是第一位的。
他的意思很明顯:我項羽就是這麼囂張,我就是這麼霸道,怎麼了?不服氣嗎?不服氣戰場上過幾招看看!
記住項羽,還要記住他的霸氣和個性。
其實,項羽已經是實質上的皇帝。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說道:“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這個“政由羽出”,就很說明問題,政是指政策,管理國家的政策都是由項羽頒佈的,除了皇帝,天子,誰能有這個權利?
皇帝也好,天子也好,總而言之,我們記住,他現在叫西楚霸王。我們必須尊重原創者的姓名權。
封賞完畢,塵歸塵,土歸土。所有諸侯各回自己的領土。
項羽回到彭城,覺得義帝礙事,就把他打發去長沙,定都郴州,後來又密令英布和共熬在途中把他殺死於江中。後世的明太祖也是這麼把紅巾軍的共主韓林兒搞死的。
都是欲蓋彌彰,雖說是秘密暗殺,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是誰幹的。
為了防止劉邦不老老實實的去巴蜀,項羽調撥了三萬人跟隨劉邦,名義上是護送,實質上是脅迫。原本項羽是不把劉邦那點人馬放在眼裡,但范增這個老頭整天在項羽耳邊吹風:你要防著你那好兄弟,一定要防著他。
話說多了,也就半信半疑。
劉邦去南鄭的路上一直在生氣。
生氣歸生氣,還是得老老實實去。入蜀後,張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