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好下場。
又死了個楚王,下一個悲劇會是誰呢?
第16章:殘忍的項羽
陳勝死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轉移到項梁這裡來了。
名將之後,有勇有謀,可以說,無論聲望,無論背景,項梁無疑成了繼陳勝死後的又一個起義軍領袖。
項梁也自以為是。
所以等景駒秦嘉一命嗚呼之後,歸附項梁的人日益增多。這其中包括咱們的劉邦,也在投奔的路上狂奔。
還有另外一個,當時最老的謀士,范增。
要是他的諫言能一個字不落的被項羽執行,楚漢爭霸又很難講了,說不定咱們還得改民族。
但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沒有如果。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公元前207年的時候,范增七十歲了,他去投靠項羽。一般人要到這把年紀,就是在家抱抱孫子,憶憶往事,數數閉眼的日子。可是范增沒有,也許你會問,都一把老骨頭了,還摻和到殺頭滅族的渾水來幹嘛?
對這種問題,問誰都是兩個字,抱負。
姜子牙七十而相周,范增七十而事楚。
他們滿腹經綸,兵法權謀治國安民,無不精通,學了一輩子,不想爛到棺材裡。古稀之年又如何,照樣不輸給年輕人,不建功立業就不入土,這就是范增當時的心態。
范增有才但眼光差,自然不能跟姜太公比,之所以對他大加讚賞,是要表明一種態度,人生,只要活著一天,就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項梁攻打秦嘉,項羽並沒有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