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面對數萬敵軍,也豪不退縮,這個小小縣丞的勇氣,也是讓人欽佩不已。
我們不禁要問,大秦帝國糜爛不堪,為何還要為它盡忠?原因無它,氣節而已。
氣節不分朝代,不分對錯。
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會有這麼一種人,王朝末世,富貴不要,官位不要,性命不要,只要氣節。他們傻嗎?不傻,正是因為我們的民族有這種人,才五千年屹立不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來吧,陳勝,要佔陳縣,就踏著我的屍體過去吧,大秦,無論它怎樣,它都是我的祖國。
陳勝面對這種自殺的抵抗,除了冷笑還是冷笑,在他的眼裡,取陳縣如探囊取物,小小縣丞,螞蟻耳。
不,陳勝,他是獅子,是一頭離群的獅子,殺了這頭獅子,後面還有一群獅子,你的悲劇也許就源於這個不屑。
很快,縣丞被殺。陳勝大軍順利進駐陳縣。
進入陳縣,便有兩位大賢過來投奔。
一人叫張耳,一人叫陳餘。張耳,魏國大梁人,年輕時是戰國四君子信陵君無忌的賓客,與劉邦有交情,這人還是比較有本事,逃亡到外黃,便被一個已婚的富家女相中,改嫁給他,後來在丈母孃家的資助下,廣結賓客,官至外黃縣令。
陳餘,也是魏國大梁人,喜好儒術,年輕時到趙國的苦陘,也被一富人家相中,招為女婿。
在找老婆這個問題上,我不得不稱他們為“猛人”。
秦滅魏國後,秦朝懸賞千金捉拿張耳,懸賞五百金捉拿陳餘,兩人改名換姓,到陳縣當了個小小的守門卒,兩人關係極好,史稱刎頸之交。當然,我們後面會看到,其實關係也不好。
陳勝見兩位大賢來投奔,是打心眼裡高興,人才難得。
過了幾日,陳勝召集鄉關三老,三老是掌教化的鄉官,由上了年紀有威望的老人擔任,地方豪紳前來議事。三老,鄉紳們為了迎合陳勝的心理,便說道:“將軍披肩執銳,*無道,誅除暴秦,復立楚國,以將軍的功勞應當稱王才是。”
陳勝便問剛剛投靠過來的兩位賢人張耳,陳餘,他們卻極力反對道:“將軍英勇威猛,將生死置之度外,為天下剷除暴秦,現在剛剛拿下陳縣就稱王,天下人會以為將軍有私心,還是請將軍不要稱王,應該馬上帶兵西進,派人立六國國主後人,增強實力,如此,不用打仗,都能成帝業,在陳縣稱王,可能會使天下離心離德。”
應該說緩稱王的意見是很有見地的,但是陳勝不聽,在陳勝心裡,等了多少年,不就是等今天嗎?現在夢想唾手可得,何必再等。於是,陳勝便執意稱王,國號張楚。
陳勝終於實現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而且時間之短,令人羨慕。
陳勝實現夢想的這個決定也充分暴露了短視的弱點。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7章:烽火四起
陳勝稱王后,很多苦於秦朝*的郡縣,都殺死官吏響應陳勝,陳勝的個人威望迅速達到頂峰。
張耳,陳餘第一諫被拒絕,一致認為跟著陳勝沒有前途,於是說服陳王分兵去攻打趙地(今河北大部)。陳王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並派自己關係要好的陳縣人武臣領兵三千攻略趙地,張耳,陳餘任左右校尉。
同時,又派吳廣任“假王”(代理王),向西攻擊滎陽,命令汝陰人鄧宗攻佔九江郡,九江郡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蚌湖流域以東、巢湖以北地區。而陳王則在陳縣居中指揮。至此,陳勝所部,一分為五,分別為葛英部,武臣部,吳广部,鄧宗部,陳王本部。
這個時候,楚地數千人的義軍已經不可計數。
東路軍葛英所部到達東城後,遇到楚王后裔襄疆,葛英與襄疆當年一見如故,素有交情,葛英突然頭腦發熱,要立襄疆為楚王,葛英副將廣陵人召平比較忠厚,勸葛英先稟告陳勝再做決定。葛英自以為與陳勝交情深厚,不予採納,立了襄疆為楚王。等到陳王將自己稱王的文書送到,葛英腸子都悔青了,招召平商量對策,召平建議殺掉襄疆,主動去陳王那請罪,陳王雅量,會赦免你的。
葛英無奈只能借老朋友襄疆的人頭一用,可憐的襄疆,本以為白撿了個王位,沒想到連腦袋都沒了。可見天下沒有好吃的白食。
葛英提著襄疆的頭顱去見了陳王,陳王想都沒想,便把葛英給宰了,什麼東西,你也配立王。自古以來,關係是最不可靠的,迷信關係,只能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