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燕雀怎麼會懂得鴻雁的志向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胸懷大志的陳勝終於等來了他實現富貴的機會。
陳勝等九百人到達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的時候,黑雲壓頂,大雨滂沱,雨水衝了道路,無法通行,押送軍官便決定就地紮營。等天晴之後再趕路。
可是眼見雨下個不停,被徵發的民夫心急如焚,按秦律,誤期是要殺頭的。眾人心裡不免惴惴不安。
見此情形,陳勝便偷偷對吳廣說道:“此地離漁陽還有幾千裡,無論如何,是趕不上限期了,難道要白白的去送死嗎?”
“那怎麼辦,逃吧?”
“逃,逃哪去,逃得了今天逃不了明天,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被抓住了不一樣得死,為今之計,不如反了。”
“造反?”吳廣有絲恐懼。
“對,造反,老百姓受秦的苦已經受夠了,當今皇上本來不是胡亥,而是扶蘇,大家都同情扶蘇,還有楚國大將項燕,一世豪傑,至今生死不明,如果我們借扶蘇,項燕名義,號召天下,反抗暴秦,一定會有人響應得。”
這番話,相信陳勝憋了好多年。
吳廣一聽有道理,與陳勝一起去找人占卜,占卜先生知道他們的意思,說道:“你們的大事必成,但要先以鬼神來製造聲勢。”(占卜先生也受夠了)兩人很高興,當即謀劃起來。為了製造輿論,陳勝和吳廣事先將寫好“陳勝王”的白布條塞進魚肚子,兵士們買魚回去吃時,剖開一看,十分驚奇。
陳勝吳廣不知道,他們的舉動為後世提供了一個造反模式。例如東漢末張角等人制造“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圖讖,元末劉福通等導演的“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等皆以這個為範本。
到了半夜,吳廣又偷偷跑到營地外面的廟裡,點起篝火,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人們聽到後,大家又驚又疑。
第二天,關於陳勝的怪聞就四散傳開,加之陳勝年少時的奇怪言語,眾人對陳勝愈發敬畏起來。一日,兩軍官喝醉酒,吳廣便故意跑去激怒他們,說現在去漁陽肯定延誤了,延誤了就要殺頭,還不如大家就地解散,去逃命算了。兩軍官大怒,拿起軍棍打吳廣,還拔劍威嚇他,吳廣一看,心中叫好,果然中計,趁其不備,奪了他的劍,一劍捅死了那個軍官,此時,陳勝又趁人不備,將另外一個軍官砍死。
將兩名軍官殺死後,陳勝便召集眾人,發表了一次慷慨陳詞的演講,在我看來,這短短的幾句話,絕對是千古名篇,振聾發聵。為了不減少其煽動性,不作翻譯,原話如下: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向統治階級發出了最強的聲音。
陳勝,不管前面道路如何艱難,有你這句話,就是對底層人們最大的激勵。雖然處於最底層,雖然處於強權高壓之下,你,依然,不屈不撓,哪怕前面是血淋淋的刀槍,哪怕是前面是黑漆漆的地獄,始終堅信,堅信自己的夢想,堅信自己的信仰,你的精神,經過一代代傳承之後,終於化作了中華精神的砥柱,這就是你,陳勝,無論勝與敗,你都是英雄,彪炳千秋,令後人敬仰。
向前進,向前進,義軍的責任重,農民冤仇深;
向前進,向前進,義軍的責任重,農民要翻身。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6章:第一個農民王
在開始偉大的征程之前,中國古人必做一件事……祭祀。
祭祀文化在上古時代已經形成,君王不仁,必須替天行道,否則名不正言不順。祭祀以兩個校尉的頭顱為供品,祭告上天,為天下剷除暴秦。所有戍卒袒露右臂,呼聲震天,以示決心,號稱為大楚。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有了名號,也有了將軍,至少在形式上組成了一支軍隊,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會如何,誰也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會有多艱險,既然踏上了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
陳勝在追尋夢想的同時,也點燃了秦帝國這隻火藥桶,從此,戰火便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戰爭是最殘酷的生存方式。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選擇戰爭?不是萬不得已,誰願意去冒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危險?秦帝國的老百姓真的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也許你會說,逃吧,躲到深山老林裡去,等戰爭結束了再出來。這主意貌似不錯,但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