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帶隊出馬的是副大隊長杜新華,目的地是山東文登。
說起杜新華,他可是國旗護衛隊的老人了。還在國旗班時代,這個來自河南的中原漢子就是直接領導國旗班的排長。到國旗護衛隊成立之前,他已經在國旗班所在的中隊當了四年的中隊長。國旗護衛隊成立之後,他又是第一任中隊長。眼下,剛剛擔任副大隊長的他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分管國旗護衛隊的日常訓練工作。
這次徵兵,責任重大,杜新華鉚足了勁要把最好的兵帶到警衛大隊來。
畢建帥是杜新華頭一眼就看上的兵。小夥子身高米,既憨厚朴實又不乏靈活,還打得一手好籃球,身體協調性是沒的說,是塊進國旗護衛隊的好材料。
就在杜新華相中畢建帥的同時,18歲的畢建帥也暗暗地相中了杜新華,準確地說他是相中了杜新華的這支部隊。
杜新華一行身上透出的特有軍人氣質深深地吸引了他。透過他們的一言一行,畢建帥感到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
他被這支部隊深深地吸引了。
去文登帶兵的杜新華一行一共是八個人。與其他兵種的接兵幹部不同,這八個人個個都給畢建帥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們身高都在米以上,身穿禮賓大衣,手戴雪白手套,走起路來氣宇軒昂,軍人氣質被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那麼令人矚目。 。。
1 青春無悔(2)
那時,畢建帥只知道這支部隊是北京的武警部隊,並不知道進了這支部隊將來就有可能進國旗護衛隊。
但即便這樣,他也已經在心裡打定了主意,當兵就要當這樣的兵。
那些天,只要一去徵兵現場,他的眼神就沒有離開過杜新華他們八個人。
過了一關又一關,畢建帥的身體一切合格。
一天,杜新華把他精心挑選的一些兵帶到了招待所的宿舍裡。這其中就有畢建帥。
一進門,畢建帥就驚呆了。帶兵幹部的被子都疊成一個個整整齊齊的“豆腐塊”,桌子上的茶杯也都整齊地排著隊。屋子裡更是乾淨得一塵不染。
聯想到剛才路過其他兵種接兵幹部房間門口時看到的情形,畢建帥更是堅定了要去這支部隊當兵的想法。
畢建帥高高興興地回了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曾經在三軍儀仗隊當過5年兵的父親一聽就明白了,兒子去的武警北京總隊正是自己的老部隊。這位離開部隊的老兵知道這個訊息後心情十分複雜。兒子能夠延續他年輕時的事業,他感到十分驚喜;但同時他也深深地知道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進了這支部隊,就意味著要付出更多,要吃一番苦頭,經歷一番歷練。他擔心嬌生慣養的兒子會吃不消,扛不住。
畢建帥的父親猶豫了。考慮再三,他建議兒子放棄自己的想法,選擇去別的普通部隊當兵。
畢建帥死活不同意,堅決要跟著杜新華走。
家訪的時間到了,杜新華來到了畢建帥的家裡。畢建帥的父親一看到軍容嚴整的杜新華,馬上就聯想到了自己當兵時的情景,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儘管這樣,畢建帥的父親還是對杜新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聽了畢建帥父親的一番話,杜新華說:“如果將來小畢能進國旗護衛隊,那不光是他一個人的光榮,也是你們全家人的光榮,更是咱們膠東人的光榮。至於訓練上要吃些苦頭,您完全不用太過擔心,現在我們有一整套科學的訓練方法,一切都建立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從國旗護衛隊裡走出來的小夥子,將來無論去做什麼都是好樣的!”
畢建帥的父親有些被說動了。正在這時,一邊的畢建帥又一次表白了自己的決心。最瞭解兒子的畢建帥的母親這時也站出來勸自己的丈夫,她說:“將來的路靠他自己走,既然兒子想去,就讓他去吧,免得將來落埋怨。”
就這樣,畢建帥成了那年杜新華在文登帶的80個兵裡的一分子。
然而,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到了新兵訓練基地之後,畢建帥又面臨著一次新的選擇。
剛開訓沒幾天。一天,和新戰友們剛結束一上午訓練的畢建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個幹部模樣的人走上前來叫住了他。來人自稱是武警總部體工大隊的,他說他在訓練場上觀察一上午了,覺得畢建帥應該是塊練散打的好材料,問他願不願意跟著他去體工大隊當運動員。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新情況,畢建帥有點蒙了。
正在他不知如何表態的時候,那人提出讓畢建帥做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