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2 / 4)

小說:地板上的母親 作者:恐龍王

得看!想起十八年前初來時,一道高高的石崖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光溜溜的巖壁,稀稀拉拉懸一行腳坑,是霍莊通往山外的必經之路。那天晚上,濛濛月光籠住四外山巒,蟲聲嘰嘰,夜涼如水,我驚為“天上人家”。第二天看瀑布,順峽谷往下走,一路長藤高樹擠擁不動,白瀑銜著綠潭,嘩嘩不絕於耳。因為心在山水,對山裡人的生活一無所知。

這次是採訪,帳篷紮在霍莊小學粗沙鋪地的院子裡,目光跟隨鏡頭追蹤著孩子們的身影,山色依然,心情卻迥然不同了。

山高地寒,這裡一年只種一季莊稼——土豆和玉米。霍莊小學是個複式教學點兒,兩個老師,三個年級,連學前班一共二十八個學生。一個年級上課,別的年級寫作業。寫作業的孩子可以到教室外面,有的站在走廊裡,舉起胳膊把作業本按在牆上;有的幹跪在臺階下,將長長的水泥走廊當課桌兒。有個孩子的凳子是三股杈樹樁釘塊書本大的板兒,上課時坐,寫作業就趴在上面。山風颳響林梢,鳥鳴雞唱,水衝石頭、雨打林葉,就是他們的音樂課;每天上學,來回十幾裡山路,替代了體育教學。向西不遠,是舉世聞名的石人山風景區,爬三分鐘坡,龍潭峽就展開在眼皮兒底下,可不知為什麼,孩子們的作文卻寫得千篇一律,分明是從老師口中聽寫來的,真可惜了從腳下一直奔湧到天邊的山靈水氣。

我們的鏡頭選中了八歲的女孩兒鄭孟於,她家就在兩公里外的坡頭村。這個村一共有四個學生,兩個男孩兒,兩個女孩兒,都是###歲的樣子,上學路上結伴兒,颳風下雨,或是遇到大雪天,相互照應。

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在意那個黑黑瘦瘦的小姑娘,直到跟著孩子們進了村,鄭孟於一腳邁上高高的臺階,書包來不及放下,就從媽媽懷裡接過龍鳳胎之一的小弟弟,老練得如同訓練有素的小保姆。可以想見,這個一歲多點兒的胖娃娃,就是在她稚嫩的臂彎裡抱大的。那一瞬間,我喜歡上了這個總是抿著嘴不言不語的小女孩兒,這個穿著扣不住襻兒的塑膠涼鞋,在崎嶇山道上快步如飛,時不時順手拾起路邊的枯樹枝兒的鄭孟於。

配合錄影,鄭孟於把平日要乾的家務活兒演示一遍兒:掃地,打水,燒火,拿著籃子去地裡薅豬草。丟桶弄掃帚,她的活兒幹得嫻熟而到位,那一會兒我彷彿回到了童年,聞見了被太陽曬熱的蒿子味兒,瞥見了從肥大的莖葉裡擠出來的水靈靈小南瓜……

聽村裡人說,除了上面這些活兒,小孟於還跟著父親到田裡丟過化肥、掰過玉米。挖野菜也是個高手,她認識野蘭苗、水芹菜、麵條棵、芝麻梁兒,採過醜娘葉、羊角葉、紅稈兒菜、青莛兒菜。農曆###月,她脖子裡掛個小布袋,爬樹上摘紅紅的山萸肉,靈活的身影一定很好看。她也喜歡捉迷藏,抓子兒,跳繩,可惜做作業還得見縫插針,沒時間玩兒。

說起霍莊,有個典故:歷史上以分水嶺為界,水向南流,歸南召縣,向東流歸魯山縣。清朝末年,村裡發生一起命案,南召的縣令不願管,魯山的縣令把案子破了。從那時起,這裡就歸了魯山。因為地處偏僻,外面的教師不願來這兒教書。孩子們上箇中學還行,想考高中就難了。特別是女孩子,上學唸書壓根兒就沒被當成個事兒。

有個幾乎還是孩子的小母親,抱著幾個月大的女兒,攆前攆後追著鏡頭看稀奇。她就曾經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上完三年級就輟學了。鄭孟於的母親也很年輕,剛剛二十七歲,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孟於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她將來的命運會怎麼樣呢?很可能和她的媽媽一樣,腳步被層層青山擋住,別說縣城,去一趟堯山鎮都很難,隨著年華老去,慢慢的,對山外的世界連好奇心也沒有了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不想讓你長大(30)

我知道我沒有資格為這些孩子悲哀,寫下來,只是想讓我的小星星能珍惜自己的擁有罷了。

大地蒴果

親愛的小星星:

我怎麼會捨不得買帳篷呢?花一千多元買回三個人的快樂,是件多麼合算的事情。

前幾天在大山裡,老媽第一次住帳篷,那種與大地親密接觸的感覺並不陌生,但有一種處身密室的愜意,是露睡在星空下的人怎麼也體味不到的。隔著帳裙邊兒坐進去,開啟防潮墊兒,吹飽充氣枕,攤開真空棉睡袋,拉嚴帳篷門兒,完全是一個閉合的私人世界。儘管月光耷滿帳篷,懸在篷頂的手電筒,代替了房間裡的日光燈。掛在枕邊腳頭兒的篷袋,就是存放衣物的“櫃櫥”。朋友說這小小的帳篷能抗零下六度的嚴寒,打結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