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買,希爾森公司的垃圾債券部門無所事事,漸漸開始萎縮起來。導致公司損失慘重,科恩怒不可遏,對古德大發脾氣。 對希爾森公司襲擊者影響最大的是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場暴跌。他們第一次意識到他們將會損失借出的數億美元,當“堂吉訶德”古德提議支付1億美元支援比爾茲裡襲擊縫紉裝置製造商辛格爾時,受到了粗暴的反對。相反,科恩不僅不向比爾茲裡借款1億美元,反而要比爾茲裡歸還億美元。 沒有人比科恩更為震驚,比爾茲裡果然拿出了億美元,從而把希爾森公司拉入了他最後一次的公司襲擊中。這時候辛格爾很快就投降了,從而比爾茲裡開始籌錢購買辛格爾,由於當時的股票市場極端蕭條,因此在當時的華爾街籌措這麼一筆錢是不容易的。在籌措資金的過程中,沙因貝格和古德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於是,古德離開紐約到加勒比海度假,沙因貝格則接受了比爾茲裡。於是,湯姆·希爾開始與比爾茲裡談判。對希爾而言,這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興奮。“要使生意破裂,”希爾自豪地說道,“我會打斷他的腿。”(在1989年的9月份,比爾茲裡被指控多項證券違法行為而被判刑入獄四年,希爾森卻沒有受到指控。) 最終,比爾茲裡收購了辛格爾,但是這個交易卻是古德的滑鐵盧。雖然辛格爾交易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收入,但古德在公司卻失去了信譽。“已經有兩把槍指著古德的頭,”希爾回憶道,“其中一把槍是彼得·所羅門的。” 所羅門在投資銀行業是古德的前任領導,為人脾氣暴躁。他垂涎古德可以行使控制權的一塊領地:槓桿收購基金。因此,科恩和所羅門對於籌措10億美元的資金有截然不同的觀點。在其他公司,槓桿收購基金部門是一個半自治的狀態,但是,所羅門的朋友講,野心勃勃的所羅門把希爾森看做一個建立領地和發財致富的場所。於是,他要求要獲得基金的相當一部分利潤,而科恩認為槓桿收購基金是希爾森的一個部門,看不出所羅門有什麼理由要獲得一部分利潤,當然拒絕他的要求。這兩個人都是剛愎自用、喜怒無常的人,到1988年的春天,他們兩人幾乎已經不說話了。鮑勃·米勒德—希爾森公司優雅的套期交易商,開始勉為其難地為他們溝通。顯然對於希爾森涉入槓桿收購而言,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藉著所羅門和科恩的爭吵,湯姆·希爾爬上了最高位,在3月份史蒂夫·沃特斯辭職的前四天,他就撕下了對收購不感興趣的偽裝,開始幫助英國的一家公司Beazer公司,敵意收購匹茲堡的Koppers公司。但這次收購卻有點奇特:希爾森公司擁有45%收購份額,而Beazer公司持有不到一半的份額。在敵意收購中從來沒有一家投資銀行持有如此之高的頭寸。希爾森公司超越了隱形尺度,而希爾也正在期待著他的創新能給他帶來巨大聲譽,他相信這場交易將是一種輕而易舉的勝利,用華爾街的行話就是“大滿貫”。 他不可能比這犯更大的錯誤,Koppers的抵抗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希爾森公司和美國運通受到了所有人公開的抨擊,包括從匹茲堡的市長到賓夕法尼亞州的財長,他們切斷了該州與這兩家公司的業務往來,Koppers公司的僱員把畫有美國運通公司的卡片撕成兩片,而且還寫信給其他公司以抵制美國運通公司。  
門口的野蠻人:第六章(3)
沒有人比吉姆·魯濱遜更生氣,他感到這種行動沒有完全的向他諮詢才導致這種後果。“他非常生氣,”科恩的一個朋友說道,“這對彼得·科恩而言,也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雖然他的客戶贏得了這次敵意收購,Koppers收購給希爾森的商人銀行部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敵意收購,作為希爾森最近成功的支柱,已經失去了魅力。那年夏天,科恩已經連續拒絕了幾宗敵意收購。 與此同時,希爾森公司的收入開始下滑。整個證券業已經從黑色星期一中甦醒過來,然而,希爾森公司仍然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因此,科恩急於尋找一種新的收入渠道。商人銀行已經成為最為活躍和盈利的行業,然而由於敵意收購的影響,希爾森幾乎已經被排除出這個行業,剩下惟一的出路就是:槓桿收購。 羅斯·約翰遜也改變了主意,開始考慮槓桿收購問題,這看起來很符合科恩的心思,180億美元的收購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重要的是歷史上最大的槓桿收購將會使希爾森公司在華爾街的同類公司中一舉排名第一。自此以後,任何一家公司要進行槓桿收購的話首先想到的是同希爾森公司合作。這可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亮相。這樣,希爾的兼併部門的剩餘利潤將是巨大的,而希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