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小說:首富真相 作者:無組織

的鄭少東。

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大陸正處於劇烈變革之際,香港也開始進入經濟騰飛的佳期。後來對黃光裕事業發展起到極為關鍵的一個人……有“香港殼王”之稱的詹培忠,也在這個時候撞上了大運。

1947年,詹培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9歲那年,詹培忠隨在東南亞做生意的父親來到香港定居。但他無心向學,中學還未畢業便輟學前往柬埔寨,跟隨父親學做生意。

1968 年,當詹培忠從風雨飄搖的柬埔寨回到香港創業時,他身上只有數千元。膽大如斗的詹培忠直接找到曾打過幾個照面的香港南洋商業銀行某們業務經理,把父親和叔父的生意以及自己眼下的處境向他照實說了。業務經理很欣賞他的坦率真誠,認為他和他的家族是可信的,當下決定給予貸款。最後,詹培忠付出1/10的押金便擁有了開出數萬元信用證的權力,自從有了做生意的本錢。

1972 年,詹培忠的父親進入了當時剛剛發熱的股票市場,機警的詹培忠被委任為出市員,負責為股票發行者推銷股票。詹培忠先把貿易公司交給朋友代管,後來乾脆關門大吉,集中在證券業發展,漸漸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同時,他又利用“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優越特權,私下從事股票買賣,並斬獲頗豐,一年之內便成為百萬富翁。

天有不測風雲。1973 年股市“大崩潰”使很多投資者傾家蕩產,詹培忠由於跑得比別人快,才得以倖免滅頂之災。有點心灰意懶的詹培忠,在一次宴會上認識了大商人黃創保。黃創保決定創辦一家證券公司,由詹培忠做出市,除了每月1000元車馬費外,佣金收入還對半分。但當時股市還處於低潮期,詹培忠“不務正業”,組織起精工及寶路華兩支足球隊。在詹培忠帶領下,兩支球隊70年代中在香港名噪一時。

陳松青是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商界最“火”的富豪之一,這位由南洋來到香港的海外華僑,在 70年代未連續以數十億來歷頗為神秘的資金收購系列大型建築或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場掀起了巨浪。陳松青把在股市集資的任務承包給了他非常賞識的詹培忠。事實很快證明他沒有看錯人,陳松青名下的“佳寧”股票價格,在詹氏的魔術棒下如脫韁之馬上升,詹培忠“金牌莊家”的美名不脛而走。盛名之下,找詹培忠做莊家的上市公司愈來愈多,詹培忠賺錢如“豬籠人水”,甚為得心應手。在80年代初,由詹培忠做莊的股份達20只之多,佔市場成交額的1/10。短短3年內,詹培忠竟晉身億萬富豪之列!

但好景不長,1983年的香港股災旋即來臨,急速膨脹的佳寧迅速崩潰,聲名狼藉的詹培忠只得遠走加拿大。但不甘寂寞的他於1985年又返回香港,此時有了“前科”的詹培忠對繼續做莊家不大感興趣,而是開動腦筋尋找到一條新路子:先後收購了8家三、四線的“殘廢”公司或瀕臨清盤的公司,然後注資、重組再轉售。由“金牌莊家”到做“公司醫生”,成為詹培忠從事證券業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轉變。尤其是在醫治“港澳發展”的事件中,詹培忠本人僅注入數十萬資金,竟獲3億港元以上股權,在香港商界堪稱奇蹟!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潮汕人家鄉觀念比較重,做事講究抱團(2)

1991年,詹培忠當選為香港立法局議員。詹培忠自述,他參選從政的目的是要監察聯交所。有人如此譏諷詹培忠:以往做“賊”,現在卻改做“警察”。

可以想象,多年之後,當詹培忠在向黃光裕這位潮汕小弟炫耀那段資本市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傳奇經歷時,年輕的黃光裕該是如何的痴迷激動與躍躍欲試。而在詹培忠從事的大量“殼”生意中,最著名的莫過於2002年引國美入主京華自動化。在詹培忠的指點和幫助下,黃光裕才得以進入資本運作的快車道。

任中關村股份、京文唱片、潮好味等多家公司董事長的許鍾民,則是黃光裕事業生涯中另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和黃光裕的淵源較詹培忠更為深遠。

有一種傳言,說許鍾民和黃俊欽、黃光裕兄弟是同村一起長大的玩伴。此種說法並沒有得到當事人的證實。據筆者瞭解,許鍾民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大寮村。潮南區與潮陽區相毗鄰,從地圖上看,黃家居住的銅孟鎮與成田鎮近在咫尺,中間僅隔著一個和平鎮。即使不是同一個村莊,但十幾歲時就喜歡走街穿巷、四處折騰的許鍾民和黃家兄弟,從小就認識的可能性很大。

縱觀許鍾民和黃氏兄弟的個人經歷,發現竟然極為相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