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後來被統稱為“毀滅之石”的隕石碎片,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先後對其展開研究。很快,研究結果震驚了世界,在多年的空白之後,人類終於從“毀滅之石”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重的元素——ubh(126)。
原子序數大於92(鈾元素)的元素統稱超鈾元素。根據現代核物理理論的推測,超鈾元素的半衰期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急劇下降以後,還有回升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在超鈾元素之後,還存在一批很重的“超重元素”,其半衰期可能為千百年,甚至長達千萬年、幾十億年。
不妨想象一下,所有已知元素的同位素構成了一個穩定性半島,山峰和山脊表示更高的穩定性。過了穩定性半島,就是不穩定性海洋(即原子核壽命極短或根本不可能存在原子核的區域),海中有一座孤島,即所謂超重元素的“穩定島”,它表示存在一些相當穩定的超重核。
超重元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一直以來都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它將給某些自然科學學科帶來新的突破,為元素週期律、原子核結構、元素起源和天體演化等等,提供更加充分的科學論證。
差不多一個世紀前開始,為了登上超重元素穩定島,許多科學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進行了兩方面的嘗試:一是透過人工的方法合成超重元素,二是在自然界尋找天然存在的超重元素。
科學家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各國的實驗室也耗費了巨資,可惜進展卻十分緩慢。以至於“ubh(126)”被發現後,立即引發了全球範圍內一波研究探索的熱潮。
人類抱著極大的熱情,對蘊藏在“泰坦”隕石中的超重元素——ubh(126),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深入研究,先後又陸續發現了ubh(126)的十多種同位素。研究者們很快意識到,人類以為自己登上的是座海中孤島,事實上,擺在人類面前的,卻是一整片廣闊的“新大陸”!
對此,某位權威學者曾發出過警告,稱對於這片“新大陸”,人類的認識還僅僅處於蹣跚學步的孩童階段。各國應當更為剋制謹慎地對待這些發現,否則ubh(126)元素很有可能會成為全體人類的噩夢!
不幸的是,從最後結果來看,這名學者顯然並非杞人憂天。
21世紀中期的地球,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接近枯竭,世界正經歷鉅變。這個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星球,負載著近九十億的人口,各國對於新型能源的需求到達了頂峰。伴隨而來的,便是日益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
曾經石油儲量最豐富的中東地區,這個世界的火藥桶,恐怖主義事件越發層出不窮。由宗教信仰、小範圍種族衝突而引發的區域性戰爭,最終又因為能源危機這一暗藏的最大矛盾點,而將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捲入了戰爭的風暴中。
【2053年5月6日】
就在小行星“泰坦”將與地球發生碰撞前的差不多一個月,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呼籲中東各國儘量保持克制,並提出召開多方會談,以和平手段解決戰爭危機。
【2053年5月21日】
持續了半個月的談判毫無進展,以色列、伊朗等國紛紛退出會談。
【2053年6月10日】
小行星“泰坦”被成功擊毀一星期後,五大常任理事國再次敦促各方重返談判桌,這次會談取得了一定成果。
【2053年8月30日】
巴勒斯坦、伊朗、敘利亞等伊斯蘭國家與以色列達成暫時停火協議,持續了三個月的武裝流血衝突終於告一段落,中東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
【2054年1月26日】
經過半年多的秘密研究,中國科學家率先宣佈,從小行星“泰坦”碎片中,他們發現了超重元素——ubh(126)的存在。美、俄等國緊隨其後。
之後的兩年間,科學家又證實了ubh(126)許多“匪夷所思”的特性,其中的一些特性,研究人員憑現有的理論知識體系,還無法對其作出解釋。
【2056年2月19日】
距離ubh(126)元素被發現兩年零八個月後,美國國會透過議案,正式批准超重元素應用於第四代核武器研製。一星期後,俄羅斯議會同樣透過了一項利用ubh(126)進行“超重元素彈”實驗的法令。
美、俄兩國的舉動,引發了其他各國的不安,全球開始進入新一輪研發新型核武的競賽。
以核子間的作用為基礎,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