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了。更有意義的是,作者把南僑機工檔案資料和南僑機工及眷屬個人口述的活資料結合起來,互為補充,相互印證。這樣做,既使故事具有歷史的真實價值,又使歷史人物與事件穿越時空,鮮活地展現在當代人的面前。
南僑機工和同時代的中國人都有著相類似的命運,經受太多的痛苦與磨難。由於他們曾經生活在海外,許多人因而揹負更大的壓力,遭遇更大的不幸,並且殃及眷屬和後代。這是歷史的悲劇。
兩位作者作為南僑機工的第二代,他們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能夠克服歷史造成的身心傷痛,以真誠和敬佩之情,搜尋父輩從動盪不安的歷史中走過來的足跡,透過品讀父輩報效祖國的崇高志向、不尋常的業績和歷盡坎坷而無怨無悔的赤子情懷,編寫成書。我與作者相隔千里,但面對電腦螢幕上的書稿,讀著,讀著,彷彿同作者和作者筆下的南僑機工前輩在一起,愛他們所愛,痛他們所痛!兩位作者都不是文史工作者,但他們用思想和真情撰寫的書,既寫出父輩光榮而曲折的人生經歷,也抒發了自己的心得與心聲,內容充實,生動感人。從中,我感受到南僑機工第二代的成長,感受到品讀南僑機工和品讀歷史的重要作用。
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曾經長期蒙恥。因為那時我們散沙一盤、不強大,世界公理正義也得不到伸張。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