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訊息,可除了知道他們三人戰後下落不明之外再無所獲。
後頭隨時都會有追兵來襲,大軍本該馬不停蹄朝蜀中行進,但是此次禍亂與楊國忠一黨關係密切。要不是他們嫉賢妒能,屢進讒言迫使魏衡風帶兵出潼關,長安不會遭難。
六軍將士怨憤難平,不僅先嶄後奏殺了楊國忠一黨,還請旨李隆基“不殺楊玉環誓不發兵”。一天一夜過去了,他們仍然直挺挺地跪在李隆基的營帳前。李瑁進到帳中,只覺得一夜之間李隆基更顯蒼老了許多,高力士的極力寬慰也難以讓他愁顏舒展。
“兒臣參見父皇。”李瑁對李隆基跪地參拜。
“奴才參見王爺。”高力士對壽王爺亦是少不得禮數。
得到准許起身,李瑁連忙免了高力士的禮。從前他對高力士多有誤會才會那樣不待見他。眼下,看到在這種境況之下他還能夠如此忠心耿耿地守在李隆基身邊,心裡不無感慨。
“父皇,眾將士都還在營帳外頭跪著,安祿山與史思明正虎視眈眈。如果不早日作出決斷,長此下去軍心不穩,就大事不妙了。”事情總得解決,李瑁直言不諱。
李隆基頭疼得厲害,右手的拇指與食指緊緊地捏著鼻樑上方,徐徐道:“你特地進來是否想到什麼辦法了?”
李瑁再次跪地,抬起微垂的頭,看著李隆基道:“兒臣斗膽,拜請父皇以大局為重。”
李隆基與高力士皆是一怔。李隆基以為李瑁即便沒有辦法解決當下的僵局,至少也會如他一樣,因著往日的情分而有所不忍。現在親耳聽到他這樣說,儘管吃驚卻也覺得沒什麼不能理解的——
武惠妃在世時頗得他寵愛,可李瑁自小體弱多病寄養在寧王府,與他的情分本就比其他孩子生疏。自己在武惠妃逝去的傷痛中難以自拔,便是想著去壽王府看看她留給自己的這個兒子。不曾想楊玉環的那一舞像極了武惠妃,他雖知強奪兒媳有違人倫,但實在情難自禁。他想的是李瑁還年輕,沒了楊玉環,就算會傷心也有足夠的時日能讓他放下,可自己呢?年近花甲,在這世上還能有多少時間?還能有幾個人能夠令自己那顆蒼老的心悸動呢?
李隆基自知這樣委屈了李瑁,更是委屈了楊玉環,始終真心以待,明知她對韋瑤晴的所作所為也放縱了她去。卻是不曾料到,自己的放縱竟會導致一場政亂,甚而到了今日,竟然要以楊玉環的死亡換得江山的安寧。縱然安祿山所謂清君側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藉口,並非是楊玉環一死便可解除危機。然則眼下,眾將士滯留不發,只有遂了他們的請求才能緩解眼前的局勢。當初是因為武惠妃而選的楊玉環,這麼多年下來,朝夕相伴,豈會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情?李隆基打從內心深處不捨得。
“瑁兒,父皇知道你心裡有怨也有恨,但是玉環終究是被朕連累。若是可以,朕希望你能保住她的性命。”
李隆基這話,顯然是對自己當初的行為有所悔意與歉疚了,對楊玉環的深情牽掛亦是溢於言表。莫說李瑁早已放下,即便仍有心結,也絕對不會趁這個時候施以報復,他心中早有決斷。
“父皇,以前的事兒臣早都忘記了。”李瑁看著眼前人蒼老的面容,真心誠意地說道:“請父皇保重龍體,兒臣一定保貴妃娘娘無虞離開馬嵬坡。
在李瑁的勸說與保證之下,李隆基顫顫巍巍地簽下了那道聖旨。再過不久,楊玉環就要在李瑁身後的那棵大樹上自縊而死了。
將國之衰頹怪罪到一個弱女子身上,實在太冠冕堂皇。無論從前一切是愛還是恨,李瑁對此都無法釋懷,無法袖手旁觀。他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沉思憂慮間,身後傳來一陣蓮步踏地而發出的細微聲響。李瑁轉過身,楊玉環正朝著他姍姍而來。歲月非但沒有減褪她的美貌,反倒贈了她更多風韻。她還是那麼美,舉手投足都還是傾天下女子望塵莫及的高貴典雅。正當年華的美好怎麼可以因為楊國忠的過錯而被牽連?
“皇上傷心不已,本宮好不容易才勸他睡下了。”走到那棵即將成為自己此生最後歸宿的大樹旁,楊玉環停下了腳步,看著李瑁強顏歡笑道:“王爺到此,是有話要對本宮說吧。”
”我已經想到辦法可以救你了。”李瑁幾步去到了楊玉環跟前。
楊玉環表現得異常冷靜,彷彿生無可戀般:“王爺不必費心了。本宮這一生都在叫人為難,皇上待我不薄,我是時候報答他了。”
“楊國忠等人已經為自己的過錯付出了代價,你不必再為他所累。”李瑁表現得很是堅定。
“不死